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4:34
   对股权集中度、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学术界最近30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相当多的文献。但由于股权结构自身的复杂性、涉及面的广泛性以及各国发展路径的差异性而使股权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几种截然不同的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无关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非线性关系论。 继续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治理机制不完善,总体绩效欠佳,而不合理的股权集中度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正是由此视角出发,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讨论了股权集中度如何通过影响经营激励、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收购兼并等公司治理机制进而影响公司绩效,得出了以下结论:与高度分散以及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程度、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最大化。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对2001-2004年连续经营的962家上市公司(分为19个行业)的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股权集中度,建立了由CR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CR1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H5指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Z指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除以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构成的股权集中度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逐年的统计性描述;对于公司绩效,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和资产利润率4个财务指标,也对其进行了逐年的描述性统计,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求得每家上市公司的各自绩效得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对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多元二次和多元一次的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突出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于第一大股东、高度集中于前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特征;非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比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正相关。 基于上述研究,我认为,对于处在转轨经济中的我国上市公司,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使得各大股东有足够的激励与能力去监督代理人,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各大股东之间的内部牵制又有利于抑制大股东的掠夺,形成互相监督态势,进而在提高公司绩效的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同时减持第一大股东,尤其是国有股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二是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提高股票的流通性;三是增强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若干法人或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 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本文可能有以下创新:首先,在研究变量的度量上,改善了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及统计处理方法。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和股权分置的现状,本文既不采取托宾的Q值,也不选用某一个单一的财务指标,而是选取一组财务指标,然后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一个综合影响因子,尽量减小由于指标选取及统计处理方法不当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其次,在样本的选取上,选用全样本4年面板数据,以消除经济周期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三,在计量建模上,充分考虑到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在模型中引入行业、公司规模等因素,以增加模型的解释力。第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经济学理论分析、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先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存在最佳股权集中度;再据此进行计量检验。 股权结构问题是一个内涵广泛的研究课题,本文所做的分析仅仅是对这一问题初步的、探索性的研究。而且,受到资料、时间和学术能力的限制,一些观点可能不甚完善,甚至存在偏差。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抛砖引玉,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同时能够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学位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832.51;F224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三、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第二节 分析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基本概念
        一、股权集中度及衡量指标
        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
        三、公司绩效及衡量指标
    第三节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一、相关的主要经济学概念
        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第二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与指标选取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指标设定
    第二节 实证研究方法介绍
        一、因子分析法
        二、相关分析
        三、回归分析
    第三节 模型构建
        一、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模型的数理分析
        二、回归模型构建
第三章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一、股权集中度的描述性统计
        二、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一、CR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二、H5 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三、Z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结论、解释、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及解释
        一、股权高度集中,整体有下降趋势
        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
        三、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的公司绩效更好
        四、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正相关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
        二、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提高股票流通性
        三、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差距,提高股权制衡度
    第三节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可能存在一定的样本选择性偏差
        二、计量模型无法涵盖所有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
        三、未考察内部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1.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附录2.2001-2004 年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描述性统计
附录3.2001-2004 年上市公司绩效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附录4.H5、Z指数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检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玲;;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柴淑娟;基于股权代理成本的上市公司治理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宫艳斐;上市公司大小股东持股比例对代理成本影响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黄维;我国A股市场股票停牌时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李孝林;我国证券业集中度与行业绩效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5 何小;股权全流通与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宁琼;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崔丽君;基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我国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2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42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