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8:18
   从1843年美国纽约Erie Railway公司发行世界上第一支可转换公司债券(CB)开始,经过不断创新,可转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CB是一种衍生的、复合金融产品,不仅具有债权性,而且具有股权性,投资人和发行人的权利也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一组,并且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前者拥有债权、转股权和回售权,后者拥有资金使用权、附条件股权和赎回权。 一、研究思路和目的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相当年轻和幼稚,可转债引入的时间也不长。自从1992年深宝安发行第一支可转债以来,到2002年末,中国共计发行可转债18支(包括国外上市的5支),融资规模约合150亿元人民币。与证券市场其他融资工具相比,这样的发行规模只能算作一个补充渠道,并且基本上是一个品种,对改善资本市场的结构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考虑到优化结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同时证券市场目前正处于低谷时期,可转债的确有大力发展之必要;但是,发行的效果却不如人意,首先就表现在投资者对CB的否定——极高的中签率使得包销商叫苦不迭。商品的供需出了问题,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同样的道理,CB发不出去,也是供需出现了矛盾,这就需要对定价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CB的发行价格。我国证监会规定CB发行必须按面值平价发行,但是这一价格从现实上看是不合理的,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转轨时期,制度对市场乃至资本品的价格都会产生影响,在中国,对CB定价不能照搬国外的研究结论,也不能仅仅对定价模型中的细枝末节进行修正而陷入数值计算的难题中,而必须考虑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性质——制度主导发展,这是对CB整体价值的影响,由此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如何在定价问题上反映出制度的影响程度——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三步定价法。通过实证分析,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指标来衡量制度对价格的影响程度,由此构造了一个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CB定价模型。既然已经证明了制度对CB的价格有影响,那么我 WP=3 们给出的模型就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未来CB的发行定价中应该考虑到制度因素,至于平价发行的规定限制了不能在发行价格上作调整,但是可以通过条款设计来体现制度的影响(CB的价值由发行价和条款设计体现出来)。 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帮助政府、筹资者和投资者正确认识可转债这一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第二是帮助监管人重新认识可转债在中国证券市场建设中的地位。的确,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结构优化的任务很重,但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政策推动型的市场来说,产品多样化和规范化几乎是同样重要的两件事。第三是作为一种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定量分析技术,研究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CB定价模型。这个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我相信,已经有了开头的正确的事情,肯定会发展下去,必然会有后来的研究者对其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研究。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本文使用了三项标准技术。 第一项是西方成熟的经济学分析技术。用经济学方法观察和研究金融学领域里的事情,国内首推北京大学的史树中教授,正如史树中教授说的那样,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技术,可以指导金融研究,但不能替代它。在实证领域,经济学通过人们显示出的偏好,建立一个个假设和模型,然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进行验证;而金融学,也是通过一系列决策人的风险—收益匹配显示出的行为轨迹,建立模型,然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进行验证。但金融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有质的区别,那就是包含在金融产品中的高度“不确定性”,这种特质需要更加复杂的数学工具支撑,因而在技术上给一些经济领域里的人设置了障碍。在本文中,我们把可转债的定价看成是市场各主体博弈的结果,这样描述的时候,可转债的内部构造很容易被理解为三大部分——债权价值、期权价值和制度价值。 第二项是公司价值评估技术和未定权益定价技术。在债权价值计算中,我们使用了价值评估技术——净现值法;在期权价值计算中,采用了期权定价技术——B1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我国有很多 WP=4 学者在这两个价值的假设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假设本身不符合中国的实情,探讨的是相对放宽假设后的数值计算技术;本文回避了繁琐的数值计算,采用的是传统经典的债权、期权定价模型,这是因为我们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对价格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以及由此构造的制度价值范畴。 第三项是计量分析技术。在本文的核心——三步法计算CB价值中,使用了计量分析中的对数正态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趋势性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等技术。 在具备这些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本文的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概论的内容涵盖了理论分析的整个思路:本文一开始就站在效率与公平的高度,提出了我国CB定价要到达的目标是寻找一个使得市场三方主体都接受的价格决定模式。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一般到具体、由历史到现实的认识过程来研究CB的定价问题。首先是现实性和迫切性——通过对我国CB发展历程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现阶段研究CB定价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研究之前先界定有关范畴—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830.91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意义——效率与公平的思考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二节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定价研究的若干基本范畴讨论
        一、 概念及特性
        二、 一些相关范畴的讨论
    第四节 定价的一般原则
        一、 金融工具定价的一般原则
        二、 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的原则
    第五节 CB定价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定性分析法
        二、 定量分析法
        三、 两者的关系
第二章 定价方法研究
    第一节 国外CB定价的研究历程
        一、 70年代中期以前——未来价值的贴现
        二、 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后期——期权定价模型
        三、 80年代后期到现在——数值分析技术
    第二节 定价方法评析
        一、 资产定价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二、 无套利假设——转折点
        三、 “华尔街第二次金融革命”
    第三节 中国CB的定价研究
    第四节 中国定价方法的思考
        一、 原则
        二、 思路——三步法
第三章 实证分析
    一、 样本的选取
    二、 数据来源及检验
    三、 具体分析(三步法)
    四、     几点说明
第四章 若干结论与建议
    一、 描述性结论与启示
    二、 建议--对CB定价的思考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凤兰,秦志宏;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2864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64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