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8:35
可转债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时期内依据法定的条件可以转换为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尽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可转债的发展却十分迅速,成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的发行公告效应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股票市场对可转债发行的反应,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上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间的,42家发行了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可转债募集说明书的发行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将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的发行公告作为一个事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发布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发行公告后,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上升,特别是+1日的超额收益显著异于0,(0,1)时间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为0.457%。本文根据是否为股改后发行可转债,将样本分为两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本文还对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公告效应做了初步的研究,以比较分离交易可转债与普通可转债的区别。 本文以(0,1)时间窗口内的累积平均超额收益率为因变量,以可转债的发行公司的基本面以及是否为股改后发行为自变量做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我国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与可转债的存续期、稀释度和公司流通股比例负相关,与财务杠杆、是否股改后发行可转债正相关。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24;F832.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论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可转债发行宣告效应的研究成果及理论解释
2.2 国内关于可转债公告及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研究成果
2.3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成因分析的实证模型
3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概述
3.1 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的简单回顾
3.2 我国可转债市场现状
4 发行公告效应的事件研究
4.1 样本的来源及筛选
4.2 事件研究方法
4.3 事件研究结果
4.4 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研究
5 可转债公告效应的成因分析
5.1 理论与假设
5.2 模型建立
5.3 回归过程与结果
5.4 实证结果分析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3511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24;F832.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论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可转债发行宣告效应的研究成果及理论解释
2.2 国内关于可转债公告及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研究成果
2.3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成因分析的实证模型
3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概述
3.1 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的简单回顾
3.2 我国可转债市场现状
4 发行公告效应的事件研究
4.1 样本的来源及筛选
4.2 事件研究方法
4.3 事件研究结果
4.4 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研究
5 可转债公告效应的成因分析
5.1 理论与假设
5.2 模型建立
5.3 回归过程与结果
5.4 实证结果分析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海燕;可转债公司债券与基础股票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鹏;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3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735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