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2:4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对于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合理配置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效果并不显著,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有体制缺陷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威慑力的原因,也有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方式陈旧的原因。 本文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监管的基本理论入手,先研究了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动态,发现相关研究存在着缺乏整体监管体系构建和所提建议偏于定性分析缺乏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的缺陷,通过实证和规范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找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在体制、法律体系、监管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对比并借鉴了美国、英国、香港的代表性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结合我国证券市场所处的实际环境,提出了全程动态反馈监管模型:将上市公司行业自律组织置于政府证券主管机构之下,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最主要业务机构,较之当前的政府证券主管机构直接监管更为灵活有效,从整个法律体系、市场规则的建立到上市审批制度,从宏观的证券市场整体到微观的具体内控、中介审计、行业自律体系的综合监管,实现了全程的动态反馈,使整个监管体系更有前瞻性,因为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所提建议更具可行性。该监管体系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存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后监督的缺陷。针对该模型在我国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使用所需要的几个条件,提出了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建立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评级模式,建立内控评级和中介审计机构评级制度的三项建议。对于广泛认同的加强监管强度问题,从监管者角度出发,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找到了一个定量性质的合意强度,对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的实际操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及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基础理论
    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理论
        2.1.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主体
        2.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
        2.1.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环节
        2.1.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方式
    2.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支持
        2.2.1 科斯定理
        2.2.2 博弈论
        2.2.3 不对称信息理论
第三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问题分析
    3.1 上市公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的理论分析
        3.1.1 体制缺陷
        3.1.2 法律因素
        3.1.3 监管方式和理念滞后
    3.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信息披露全程动态反馈监管体系的构建
    4.1 先进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代表性制度
        4.1.1 美国信息披露监管代表性制度探究
        4.1.2 英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代表性制度评析
        4.1.3 香港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代表性制度评析
    4.2 中外信息披露监管的对比及借鉴
        4.2.1 关于上市公司初次信息披露监管
        4.2.2 关于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监管
        4.2.3 行业分类披露、违规处罚及投资者补偿
    4.3 信息披露全程动态反馈监管体系的建立
第五章 改进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手段
    5.1 全程动态反馈监督体系的应用
    5.2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合意强度的博弈分析
        5.2.1 博弈主体确定
        5.2.2 博弈分析
        5.2.3 博弈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俊;江西铜业在中国上市公司排名榜中列第81位[J];有色设备;2002年04期

2 ;《财富》杂志首次公布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J];市场观察;2002年02期

3 吴小荣;中国CFO的转型之路[J];会计师;2005年02期

4 丁淼;;过客06[J];股市动态分析;2006年01期

5 何晓晴;八佰伴:沉没的航母[J];企业经济;1998年09期

6 益智;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5期

7 ;中国上市公司科技50强排名[J];互联网周刊;2004年17期

8 则行;“上市公司面临诚信危机”——专访北京连城国际顾问有限公司总裁王中杰[J];法人杂志;2004年09期

9 王燕妮;王安民;;上市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与公司价值[J];统计与决策;2005年23期

10 小凡;;茅台再上“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J];酿酒科技;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敏;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黄蕴洁;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夏晓辉;资本结构理论、模型与中国上市公司实证[D];复旦大学;2004年

4 林浚清;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绩效激励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戈阳;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治理关系的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肖作平;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蒲自立;公司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8 孔小文;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9 戴新华;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龚凤乾;从统计学视角对实证会计及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所作的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斐尔;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智强;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D];安徽大学;2003年

3 甘剑莹;制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凌跃;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东;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碧薇;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兼并收购市场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武铜;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信息内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胡本刚;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业绩和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智慧明;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莉;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76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76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