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1:53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浪潮中,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通过衍生品的交易规避风险,赚取利润。但由于金融衍生品本身有很强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导致交易机构亏损案件逐年增多,甚至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如何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性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现实,着重研究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特性和传导机制等,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体系提出了建议。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选题依据和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结构。第二章是阐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监管的一般原理,着重介绍了目前金融衍生品的现状,以经济学理论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依据。第三章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构成和形成过程,还重点描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特征和传导机制,来了解整个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同时,也进行对比、评判和分析。同时对美国金融危机下的监管模式进行了反思。第五章介绍了我国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以及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设想:法律保障体系的设立、有效的监管体制、组织体系的不断的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技术性监控和风险信息系统构成框架。第七章得出结论与展望。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5
【部分图文】:
最有活力、发展潜力和巨大影响力的金融工具,国际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一直迅猛增长。新交易所不断开设、新产品不断出现。场内衍生产品(交易以金融期货、期权合约为主体)2008年全年成交176.53亿份,呈逐年增长态势,北美占全球交易量的39.63%,占据龙头地位,亚太地区和欧洲位居第二、第三位,各占28.18%、23.61%,但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发展规模较小。从场内衍生品的构成上来看,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以股票和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期权合约。2008年,股指期货与期权合约在全球场内衍生品的交易量中占36.76%,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股票期货与期权,占31.22%,利率类衍生品排名第三,占18.15%,而商品期货、期权的占比只有10.34%,这说明当前场内衍生品的交易以金融期货、期权合约为主体,而不再是商品期货、期权,且权益类衍生品在场内交易中占据绝对地位〔a2]。
资料来源:美国期货业协会图2.22008年场外衍生品交易构成2.2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基础理论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存在着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并且外部性、脆弱性更加明显,从而导致仅靠市场调节不能使金融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即“帕累托最优〔川”。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它对基础产品的冲击上,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高技术性和分散风险的需要,少数大型金融机构占据了衍生品交易的绝大部分。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交易可带来高风险,一旦有一家机构出现巨额亏损,将会迅速影响到基础产品履约能力上,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市场都会遭受损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一方总是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既会产生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2924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5
【部分图文】:
最有活力、发展潜力和巨大影响力的金融工具,国际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一直迅猛增长。新交易所不断开设、新产品不断出现。场内衍生产品(交易以金融期货、期权合约为主体)2008年全年成交176.53亿份,呈逐年增长态势,北美占全球交易量的39.63%,占据龙头地位,亚太地区和欧洲位居第二、第三位,各占28.18%、23.61%,但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发展规模较小。从场内衍生品的构成上来看,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以股票和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期权合约。2008年,股指期货与期权合约在全球场内衍生品的交易量中占36.76%,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股票期货与期权,占31.22%,利率类衍生品排名第三,占18.15%,而商品期货、期权的占比只有10.34%,这说明当前场内衍生品的交易以金融期货、期权合约为主体,而不再是商品期货、期权,且权益类衍生品在场内交易中占据绝对地位〔a2]。
资料来源:美国期货业协会图2.22008年场外衍生品交易构成2.2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基础理论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存在着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并且外部性、脆弱性更加明显,从而导致仅靠市场调节不能使金融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即“帕累托最优〔川”。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它对基础产品的冲击上,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高技术性和分散风险的需要,少数大型金融机构占据了衍生品交易的绝大部分。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交易可带来高风险,一旦有一家机构出现巨额亏损,将会迅速影响到基础产品履约能力上,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市场都会遭受损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一方总是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既会产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凤岐;;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卢文道;;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法制构建中的三个关键问题[J];法学;2006年03期
3 李京阳;;德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及其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2期
4 张晓朴;;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成因与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7期
5 韩龙;许明朝;;风险模型之殇与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审视——根植于这场金融危机的考察[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7期
6 全先银;程炼;;奥巴马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评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5期
7 陈彦晶;周磊;;托宾q理论的解读及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3期
8 陈守东;马辉;穆春舟;;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的MS-VAR模型与区制状态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9 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年01期
10 沈悦;张珍;;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设置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2882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829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