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nitial Publie Offering,简称IPO)超额收益现象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都存在显著的新股超额收益。中国股票市场也存在着和发达国家同样的新股发行抑价现象,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过高的新股发行抑价造成了一、二级市场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大量资金滞留在一级市场,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最优配置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做针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西方学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主体的行为分析,对制度因素却考虑很少。然而笔者同其它国内学者一样,认为制度变迁是分析我国IPO异常收益率现象的基本前提。因此,本文在汲取西方学者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IPO异常收益率现象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包括制度分析和行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IPO异常收益率的表现、特征、影响因素及内在联系等,就如何降低IPO异常收益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IPO抑价对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六方面影响,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对新股发行抑价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其它的IPO抑价解释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作为解释新股发行抑价的主流思想,主要是从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解释IPO抑价的产生。理论的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国外以及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新股抑价问题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研究IPO抑价时主要从股票供应的角度出发,但是我国股市有着自己的特征,特别是投资者对IPO存在着超额需求,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在中国市场上的适用性就很值得怀疑。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层面,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检验西方的抑价理论是否能够用于解释中国的新股抑价现象;二是结合中国的特有的制度环境,寻找IPO抑价的影响因素,采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IPO初始收益率进行研究,并探寻我国IPO高抑价现象的形成原因。 IPO抑价是各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各国的IPO初始抑价度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各个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熟度的不同,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制度因素差异引起的。所以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IPO抑价的系统和非系统因素:系统因素包括发行审核制度、发行定价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非系统因素包括发行人、投资者及主承销商等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并结合这些因素对比了中外IPO抑价及我国不同发行制度下IPO抑价差异的成因。 第四章以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8年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A股为研究对象,其中剔除了数据不完全的公司,样本总容量为295,采用Excel和Eviews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首先对所要研究的样本股票进行分类汇总,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发行抑价的共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初步判定其对于抑价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发行抑价的相关因素。然后,根据相关因素选取解释变量,利用已有样本股票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使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关于我国IPO抑价现象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和说服力的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①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IPO抑价现象。从实证结果来看,发行抑价率与新股发行市盈率、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等待期、中签率、股票发行规模显著的相关性,而这些因素则是一级市场供求状况、二级市场投资者理性程度的具体表现。 ②信息理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我国新股异常收益率的形成机制是市场供求失衡、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新股的过度乐观导致了新股价值的不确定性和过度的投机行为,从而使新股发行价低估,上市价高估,形成了较高的初始回报。 ③制度是造成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率高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所作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没有发挥理论分析中所描述的改善抑价程度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在市场微观主体等非系统性因素的限制下,市场化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 本文的最后一章,结合对我国股市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相应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我国IPO抑价的政策建议。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培育两方面结合现有市场特征,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坚持IPO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培育理性的投资者;规范证券公司的发展和加强市场监管,培育市场自我调节能力。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系统性因素和非系统性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对比了中外IPO市场及我国IPO市场在不同制度下抑价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 2、本文所选用的研究数据,数据量大、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所选上市股票都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减小了计量误差,所选的时间区间又刚好包括了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改革的各个阶段。对研究的相关对象和数据做这样的选择在时间段上能较为全面、客观的体现股票发行在发行制度变革中的表现,从而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评价。 3、本文在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结合了金融专业知识,运用了大量的计量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类汇总,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发行抑价的共性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发行抑价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因素选取解释变量进行eviews回归分析,得出关于我国IPO抑价现象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和说服力的结论。 4、在提出政策建议的过程中,结合我国股票市场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特征,以及目前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使所提出的建议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实践意义。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832.51
【文章目录】: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首次公开发行与抑价现象
1.1.2 IPO 抑价发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I PO 抑价理论综述及相关研究
2.1 传统IPO 抑价理论综述
2.1.1 PO 抑价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2.1.2 其它理论
2.2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IPO 高抑价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学者对中国股市IPO 抑价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对中国股市IPO 抑价研究及评述
3.I PO 初始抑价成因的对比分析
3.1 影响IPO 初始抑价的制度因素及非制度因素
3.2 中外系统因素差异对IPO 抑价的影响
3.2.1 发行审核制度差异
3.2.2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差异
3.2.3 信息披露制度差异
3.3 非制度性因素差异对IPO 抑价的影响
3.3.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行为差异
3.3.2 投资者行为差异
3.3.3 主承销商行为差异
4. 我国IPO 初始抑价的实证分析
4.1 IPO 抑价的指标设计
4.2 我国新股发行高抑价的统计性描述
4.2.1 所考察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与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
4.2.2 IPO 发行抑价的分组统计
4.3 我国新股抑价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4.3.1 变量的选取
4.3.2 模型变量的假设
4.3.3 模型的设定
4.3.4 模型的回归与结果分析
4.3.5 实证研究结论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降低IPO 抑价的政策建议
5.2.1 制度的完善
5.2.2 市场的培育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辉,彭扶民,张琴;新股发行定价与股票市场非均衡[J];财经科学;2000年03期
2 王华,张程睿;不对称信息理论对“IPO折价之谜”的解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3 杨丹,王莉;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段小明;刘玉山;;中国A股IPO抑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陆建军;中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高抑价率的实证分析[J];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6 张涛;IPO折价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J];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7 张人骥,朱海平,王怀芳,韩星;上海股票市场新股发行价格过程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8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9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10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维勤;我国IPO高抑价和询价发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向朝进;IPO价格形成及短期价格调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维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发行的信息经济学解释[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张涛;投资者情绪与IPO折价之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段慧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成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883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8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