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可转债的技术要素和价值体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08 06:57
  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可转换公司债解决融资问题,但是发展过程较为曲折。1997年3月25日《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市场依旧没有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随着对可转换公司债热炒的结束,市场也渐趋冷清。2001年4月底,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实施办法》及三个配套文件,这些举措重新激起证券市场对可转换公司债的关注。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十家公布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计划,阳光转债作为核准制下的第一只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也于2002年4月登场。基于其性质和投资特点,可转换公司债必定会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非常重要的投资品种。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在可转换公司债方面的实践时间不长,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指导更是匮乏,有关可转换公司债的专著屈指可数,因此可转换公司债的理论深化与实务经验的总结尤为必要。这便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出发点。本文试图对可转换公司债的发行和投资思路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可转换公司债的一般概念、属性,以及国外可转换公司债的历史和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发展的若干阶段。第二章主要针对可转换公司债的若干技术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并参照国外的例子作为比较。这...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可转债概述
    第一节 定义与性质
    第二节 国外可转债的发展与现况
    第三节 中国发展历程
    第四节 发行可转债的若干考虑
第二章 我国可转债技术要素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 发行人资格
    第二节 发行规模
    第三节 票面利率
    第四节 转股价格及其调整
    第五节 债券年限及转换期限
    第六节 赎回
    第七节 回售
    第八节 发行可转债的策略与风险
第三章 可转债的价值体系分析
    第一节 价值因素的构成
    第二节 投资价值的静态分析
    第三节 可转债定价理论
    第四节 投资风险
第四章 案例分析--机场转债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可转债融资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主要发行条款分析
    第四节 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分析
第五章 我国可转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理利用 可转债融资[J]. 杨亢余.  资本市场. 2001(11)
[2]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条件分析[J]. 刘娥平,彭浩然.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05)
[3]可转换债券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分析[J]. 赵树青.  商业研究. 2001(03)
[4]可转换债券及其定价研究[J]. 李运,石建民.  价格月刊. 1998(06)



本文编号:2904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04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