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问题与监管思路
发布时间:2020-12-21 16:06
可转换公司债券最早出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复合金融产品,不仅具有债权性,而且具有股权性。发行方偏爱它低廉的融资成本;对投资者来说,用它投资、避险两相宜;对于老股东而言,可转债还可以避免股权的即期稀释,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较单纯的债券和股票有独到的优势。近二十年来全球可转债市场飞速发展,2003年上半年,全球可转债融资已占到所有股权融资的25%;许多跨国公司发行了大量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大投资银行,如美林、高盛等承销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超过了股票IPO的规模。综合而言,可转债已不再是一个边缘性的金融产品,而是作为一种成熟的金融产品和投融资工具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 可转换债券引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它在我国的规范运作也只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发行主体偏重可转债的股权性,弱化其债权性,以达到变相股权融资的目的;可转债品种单一,投资者选择余地较小;可转债的发行主体不适当,主要是大型上市国有企业,使可转债这种金融品种的融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由此导致市场制度的有效性降低,社会互信减少,增加交易成本。 ...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概述
1.1 认识可转换公司债券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性质——债权性与股权性
第二章 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必要性
2.1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投资主体的价值
2.2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老股东的价值
2.3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发行主体的价值
第三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展及市场现状
3.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产生及发展
3.2 国外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概况及特点
3.3 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3.4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可转债市场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及发展建议
4.1 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
4.2 发展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透视可转换债券[J]. 胡庆平.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3(04)
[2]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理论发展述评[J]. 杨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06)
[3]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研究[J]. 王铁锋. 财贸经济. 2003(08)
[4]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制度[J]. 张竞芳. 经济师. 2003(05)
[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杠杆效应研究[J]. 秦默,欧阳玉秀.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6]可转换公司债券之再认识[J]. 孙兆康.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2(05)
[7]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障碍[J]. 刘江平. 中国律师. 2002(10)
[8]证券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 李超,蔡庆丰.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9]可转换公司债券基本要素的中外比较[J]. 刘娥平. 南方金融. 2002(08)
[10]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分析[J]. 张皓. 山西统计. 2002(07)
本文编号:293011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概述
1.1 认识可转换公司债券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性质——债权性与股权性
第二章 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必要性
2.1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投资主体的价值
2.2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老股东的价值
2.3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发行主体的价值
第三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展及市场现状
3.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产生及发展
3.2 国外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概况及特点
3.3 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3.4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可转债市场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及发展建议
4.1 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
4.2 发展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透视可转换债券[J]. 胡庆平.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3(04)
[2]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理论发展述评[J]. 杨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06)
[3]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研究[J]. 王铁锋. 财贸经济. 2003(08)
[4]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制度[J]. 张竞芳. 经济师. 2003(05)
[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杠杆效应研究[J]. 秦默,欧阳玉秀.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6]可转换公司债券之再认识[J]. 孙兆康.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2(05)
[7]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障碍[J]. 刘江平. 中国律师. 2002(10)
[8]证券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 李超,蔡庆丰.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9]可转换公司债券基本要素的中外比较[J]. 刘娥平. 南方金融. 2002(08)
[10]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分析[J]. 张皓. 山西统计. 2002(07)
本文编号:2930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301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