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我国也在不断提倡创新与创业,为了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兴企业上市融资,不断发展壮大,创业板应运而生。创业板经历了长达10年的筹备,2009年10月终于成功开市,28家企业成功上市。通过创业板,许多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丰富了融资渠道,为其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创业板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平台之一。 创业板的诞生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投资者也对新兴的创业板寄予厚望。然而,创业板开市不久大批上市公司就出现业绩“变脸”,上市后业绩普遍下滑,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国内外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并将这一现象定义为IPO效应。创业板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IPO效应会对创业板市场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十分必要研究我国创业板是否也存在IPO效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本文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实际状况,选取了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多个方面出发,运用多种实证检验方法分析和检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存在IPO效应,然后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IPO效应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实际状况的相关建议。具体来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是本文的纲领部分,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等。我国创业板经过漫长的筹备过程,终于在2009年10月正式开市,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寄予厚望,但是创业板却让投资者大失所望,大部分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不增反减。本文将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的现象进行研究,并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治理结构,以及提升整体公司质量,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是对IPO效应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IPO效应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完善的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都存在IPO效应,即公司上市之后经营业绩都存在普遍下滑的现象。而由于我国创业板成立较晚,因此针对其IPO效应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影响IPO效应的因素,并提出了主要理论解释:盈余管理、择机上市、代理成本等。学者们关于资本市场IPO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后人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础。 第三部分是IPO效应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来看,公司上市之后经营业绩应该有所提高,然而实际上却相反,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存在下滑趋势。创业板有一定的准入标准,比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等。拟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条件达到上市目的,可能会采取多种手段,比如粉饰财务数据、冲击经营业绩使公司在业绩最好的时候上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验证。除此之外,委托代理关系也会影响IPO效应。企业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可能会产生冲突,而企业上市后,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外部投资者增加,导致企业原持股人持股比例下降,于是他们没有上市前的强烈意愿去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他们甚至可能会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为自己谋取私利,引起经营业绩的下滑,产生IPO效应。 第四部分是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的存在性检验。由于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底成立,截止目前仅4年的时间,有学者提出公司在上市后两年到三年内财务粉饰效果会逐步减弱,财务数据能较为真实的反应经营绩效,由于2013年数据不能完整获取,因此本文选取2009-2010年间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可以取得包括IPO前后两年共5年的财务数据。本文从经营业绩的四个方面——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较为全面地来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情况,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观察样本数据是否存在下降趋势或者符合“倒V型”趋势,然后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来检验这种变化是否显著,从而检验是否存在IPO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在IPO之后都明显降低了,偿债能力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衡量经营业绩的四个方面中有三个都证实了IPO效应的存在,并且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方面,说明我国创业板市场是存在IPO效应的。 第五部分是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结构,选取权益净利率变化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因为这一指标综合性较强,以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集中度、独董比例、国有股比例、社会法人股比例和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情况作为解释变量,以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IPO前成长能力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横截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哪些因素影响权益净利率变化。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会显著抑制上市后经营效益的下降,持股较多的股东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大股东持股对业绩的下滑有制约作用;国有股比例与IPO后公司经营业绩的下降正相关,国有股比例越高,造成“所有者缺位”现象,代理人缺乏监督,更多地会为自己谋利而损害公司利益,造成业绩的大幅下降;社会法人股比例与IPO后公司经营业绩的下降正相关,作为创业板大多数社会法人股股东的创投基金、风投基金等,在上市后没有选择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而是圈钱之后迅速抽身,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独董比例和两职兼任情况对IPO效应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不够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大多数一脉相承,导致是否两职兼任没有实际意义。此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IPO前成长能力也对IPO后经营业绩的下降也有显著影响。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建议。基于前面五部分的相关分析与检验,做出本文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贡献: (1)我国创业板成立不久,针对创业板IPO效应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创业板IPO效应的研究成果,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基础。 (2)研究时间跨度较大,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由于创业板公司能获取的数据不多,前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2009年上市的公司或者IPO前后一年的数据。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IPO前两年、IPO当年以后IPO后两年总共五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我国2009-2010年创业板上市的公司IPO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本文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点研究影响IPO效应的因素,并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我国创业板2009年底成立,上市公司数量有限,为了获得完整的上市前后总共五年研究数据,本文仅选择了2009-2010年上市的153家公司进行研究,研究样本有限。 (2)本文主要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影响IPO效应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PO效应,比如宏观GDP、市盈率等,而这些因素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因此究竟哪一方面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结论,这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方向,通过继续深入研究找出影响IPO效应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创业板 IPO效应 经营业绩 公司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20
- 1.1 选题背景14-16
- 1.2 本文研究意义16-17
- 1.2.1 理论意义16
- 1.2.2 现实意义16-17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框架17-18
- 1.4 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18-20
- 1.4.1 本文的主要贡献18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18-20
- 2. 相关文献综述20-30
- 2.1 国外IPO效应相关研究综述20-22
- 2.2 国内主板市场IPO效应研究综述22-25
- 2.3 国内中小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IPO效应研究综述25-28
- 2.4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28-30
- 3.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分析30-38
- 3.1 创业板市场概述30-33
- 3.1.1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作用30-31
- 3.1.2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31-33
- 3.2 IPO效应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33-35
- 3.2.1 基于“盈余管理”的理论解释33-34
- 3.2.2 基于“择机上市”的理论解释34
- 3.2.3 基于“委托代理”的理论解释34-35
- 3.3 经营绩效的评价35-38
- 3.3.1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35-36
- 3.3.2 经营绩效衡量指标的选取36-38
- 4. 我国创业板IPO效应存在性检验38-56
- 4.1 研究设计38-42
- 4.1.1 研究思路38
- 4.1.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38-39
- 4.1.3 变量选取及依据39-42
- 4.2 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存在性的描述性统计及显著性检验42-55
- 4.2.1 偿债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及显著性检验42-46
- 4.2.2 盈利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及显著性检验46-49
- 4.2.3 营运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及显著性检验49-52
- 4.2.4 成长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及显著性检验52-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5. 我国创业板IPO效应影响因素实证分析56-65
- 5.1 研究设计56-61
- 5.1.1 研究假设56-59
- 5.1.2 变量设定及回归模型的建立59-61
- 5.2 IPO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61-65
- 5.2.1 相关性检验61-62
- 5.2.2 描述性统计62-63
- 5.2.3 回归分析63-65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65-70
- 6.1 研究结论65-67
- 6.1.1 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IPO效应65
- 6.1.2 公司治理结构对IPO效应产生影响65-67
- 6.2 相关建议67-68
- 6.2.1 合理调整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67
- 6.2.2 加强创业板监督管理,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67-68
- 6.2.3 加快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监管机制68
- 6.3 本文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后记73-74
- 致谢74-7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彬,朱红军;IPO公司经营业绩变动与股权结构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7期
2 耿建新,蒋力;中国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变化情况的分析——来自A股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7期
3 黄碧;;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研究[J];财会月刊;2008年20期
4 刘谊,刘星,刘斌;股权结构对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经营业绩变动的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5 陈祥有;;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6 潘端莲;杨有红;;盈余管理与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席彦群;徐晓丹;;创业板与中小板公司IPO后业绩变脸问题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陈文斌;陈超;;新股上市后盈利能力下滑及募集资金使用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9 林略;邓作强;;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9年12期
10 魏乐;;创业板公司绩效与董事会特征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新炎;我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