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12 12:40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是这其中最严重的经济问题之一。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政府、银行和学者开始注意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庞大这一问题,许多人开始研究、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其中,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学习,希望从中找到一条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来。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开始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的。通过研究30多年西方金融发展史,我们发现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证券化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历史趋势,资产证券化作为适应该趋势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实施资产证券化是历史的必然。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及人文、法律制度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资产证券化能力就体现了一个国家主客观条件所凸现出的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能力的大小,可以客观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适合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本文就是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否适合开展资...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与内涵
一、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二、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分析及操作过程
一、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过程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特征与基本品种
一、适合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特征
二、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主要品种
三、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证券的基本品种
第二章 部分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实践
第一节 美国的实践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
三、一些证券化品种简介
四、资产证券化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第二节 加拿大的实践
一、加拿大资产证券化概况
二、加拿大资产证券化实践
三、与美国模式的区别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实践
一、发展状况
二、发展特点
三、资产证券化实施
第四节 比较分析
一、核心机构不同
二、担保方式不同
三、资产转移方式不同
四、目的不同
五、比重不同
第五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主导市场原因
一、美国的强势主导
二、金融市场规模
第三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
第一节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更好的认识、了解、掌握资产证券化技术
三、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我国现有的经济问题
四、资产证券化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在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积极支持与参与的原则
二、谨慎原则
三、效益原则
第三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方案研究
一、利用可转换债券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方案
二、其他资产证券化方案
第四节 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的方案
一、资产证券化的适用范围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方案
三、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案例
第四章 适合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的滞后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软弱
四、银行资金财政化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研究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义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法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四、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
第三节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难点
一、资产证券化难点
二、资产证券化局限性
三、资产证券化制度障碍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资产证券化”开拓筹资新领域[J]. 郭光磊. 前线. 2002(05)
[2]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J]. 黄丹. 金融与经济. 2001(04)
[3]资产证券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J]. 吴丽芸. 经济评论. 2000(04)
[4]不良资产证券化解决方案[J]. 陈云贤,王紫伟. 资本市场. 1999(03)
[5]资产证券化:动力、约束与制度安排[J]. 尹龙. 金融研究. 1999(02)
[6]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对中国一个早期案例的研究[J]. 何小锋,刘永强. 学术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078321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与内涵
一、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二、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分析及操作过程
一、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过程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特征与基本品种
一、适合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特征
二、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主要品种
三、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证券的基本品种
第二章 部分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实践
第一节 美国的实践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
三、一些证券化品种简介
四、资产证券化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第二节 加拿大的实践
一、加拿大资产证券化概况
二、加拿大资产证券化实践
三、与美国模式的区别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实践
一、发展状况
二、发展特点
三、资产证券化实施
第四节 比较分析
一、核心机构不同
二、担保方式不同
三、资产转移方式不同
四、目的不同
五、比重不同
第五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主导市场原因
一、美国的强势主导
二、金融市场规模
第三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
第一节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更好的认识、了解、掌握资产证券化技术
三、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我国现有的经济问题
四、资产证券化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在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积极支持与参与的原则
二、谨慎原则
三、效益原则
第三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方案研究
一、利用可转换债券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方案
二、其他资产证券化方案
第四节 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的方案
一、资产证券化的适用范围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方案
三、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案例
第四章 适合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的滞后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软弱
四、银行资金财政化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研究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义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法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四、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
第三节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难点
一、资产证券化难点
二、资产证券化局限性
三、资产证券化制度障碍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资产证券化”开拓筹资新领域[J]. 郭光磊. 前线. 2002(05)
[2]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J]. 黄丹. 金融与经济. 2001(04)
[3]资产证券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J]. 吴丽芸. 经济评论. 2000(04)
[4]不良资产证券化解决方案[J]. 陈云贤,王紫伟. 资本市场. 1999(03)
[5]资产证券化:动力、约束与制度安排[J]. 尹龙. 金融研究. 1999(02)
[6]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对中国一个早期案例的研究[J]. 何小锋,刘永强. 学术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078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783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