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因分析与我国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1-04-06 08:3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许多国家住房金融的融通形式,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虽然不是很久,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2月,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 6万亿元。而在1998年6月,全国住房抵押贷款才只有350亿元。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有将近50%的贷款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房地产业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开始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担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住房金融寻找一条系统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式。然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各国的运用和发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各国产生的诱因和运作成功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辨证的学习发达国家的运作经验,才能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本土化,中国化。本文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概...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资产证券化概述
    1. 1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1. 2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1. 3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形式
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
    2.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含义
    2. 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结构和步骤
    2. 3 住房抵手甲贷款证券化的功能
    2. 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分析
    3. 1 一国的金融体制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3. 2 一国的政治体制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3. 3 一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现实对其应对危机的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因素分析
    4.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法律制度分析
    4. 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分析
    4. 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金融监管制度分析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微观动因分析
    5. 1 住房抵押贷款产品的特性使得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可能
    5. 2 投资者对多样化投资品种的需求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发展有利的外部条件
    5. 3 发起人面临的内外压力促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开展
    5. 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
6、 我国当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6. 1 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宏观环境分析
    6. 2 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环境分析
    6. 3 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市场环境分析
7、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战略选择
    7. 1 对我国目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认识
    7. 2 对中国目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目标定位
    7. 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方案及其管理办法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探析[J]. 张小蒂,韩爱华.  财贸经济. 2002(12)
[2]美、英、日等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及启示[J]. 于长秋,李强.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2(10)
[3]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J]. 施方.  浙江经济. 2002(10)
[4]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状况的研究[J]. 施方,俞自由.  经济师. 2001(12)
[5]对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十个重大现实问题的探析(下)[J]. 宾融.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1(10)
[6]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比较与我国的选择[J]. 唐勇.  金融科学. 2001(03)
[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担保模式的探讨[J]. 王全民.  财经问题研究. 2000(12)
[8]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当缓行[J]. 邹怀颖,周莉萍.  当代建设. 2000(02)
[9]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建设研究[J]. 李世平,梁军,南灵.  国土经济. 2000(02)
[10]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环节及制度条件[J]. 傅斌.  金融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121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121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