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2021-04-19 10:37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序言
1 新融资技术的产生及其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
1.1 认识资产证券化
1.2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
1.3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1.3.1 证券化实现发起人资本的最大利用
1.3.2 证券化增加了发起人的收入,提高了资本收益率
1.3.3 证券化创造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1.3.4 证券化有助于发起人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1.4 资产证券化对融资技术与理论的创新—以挑战MM定理为例
1.4.1 “柠檬折扣”与公司融资
1.4.2 资产证券化可以减少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公司价值
本章小结
2 资产证券化的源流与技术体系
2.1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源流
2.1.1 货款出售
2.1.2 美国按揭货款二级市场的发展
2.2 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构建
2.2.1 市场中的主要机构—美国按揭货款证券化市场分析
2.2.1.1 联邦住房贷款银行
2.2.1.2 联邦住宅管理局
2.2.1.3 联邦国民抵押协会
2.2.1.4 政府国民抵押协会
2.2.1.5 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
2.2.2 特设工具机构
2.2.2.1 特设工具机构的创立地点
2.2.2.2 特设工具机构的产权结构
2.2.2.3 特设工具机构的资产管理
2.2.2.4 特设工具机构的约束
2.2.3 资产证券的基本品种
2.2.3.1 按揭贷款参与证
2.2.3.2 过手证券
2.2.3.3 资产支持证券
2.2.3.4 转付债券
2.2.4 资产证券的创新品种—P/O和I/O证券
2.2.5 不同资产证券品种的比较
2.3 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体系
2.3.1 适合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特征
2.3.2 不适合于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特征
2.3.3 主要的证券化基础资产品种
2.4 证券化中的基本技术环节
2.4.1 资产出售和资产购买
2.4.1.1 资产出售的三种方式
2.4.1.2 资产购买
2.4.2 融资结构的信用增强
2.4.2.1 按信用增强者角度划分
2.4.2.2 按信用增强的特点划分
2.4.3 资产证券信用评级
2.4.3.1 评级的内容与标准
2.4.3.2 结构分析
2.4.3.3 主权风险
2.4.3.4 管理和操作风险
本章小结
3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金融分析与微观成本收益分析
3.1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金融分析
3.1.1 货款与证券的区别
3.1.2 银行中介与证券化的市场中介的效率比较
3.1.3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
3.2 资产证券化的微观成本收益分析
3.2.1 证券化衍生工具收益率与基础资产利率之间的关系
3.2.1.1 对利率水平的影响
3.2.1.2 对利率结构的影响
3.2.2 证券化与银行风险管理
3.2.2.1 证券化和偿付能力风险管理
3.2.2.2 证券化和利率风险
3.2.2.3 资产证券化成本、收益的定量分析
本章小结
4 证券化的会计和税收处理
4.1 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4.1.1 融资和出售的不同会计处理
4.1.2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同
4.1.2.1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FASB77号财务标准)
4.1.2.2 按照管辖会计原则
4.2 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误区:对传统会计确认的评价
4.3 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可选模式:金融合成分析法
4.4 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会计报表合并问题
4.5 资产证券化的税收安排
4.5.1 资产证券的发行主体
4.5.1.1 背景安排—美国《国内税务法则》
4.5.1.2 发行实体的分类
4.5.2 从税收角度考虑资产证券的形式
4.5.2.1 债务证券
4.5.2.2 授予人信托
4.5.2.3 最初发行折扣、市场折扣和分期偿还债券溢价
4.5.2.4 息票剥离
4.5.2.5 外国居民的预扣税要求
本章小结
5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监管比较
5.1 美国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定
5.1.1 《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5.1.2 美国的破产和清偿规定
5.2 英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律及监管
5.2.1 《披露草案42》
5.2.1.1 坏债风险
5.2.1.2 流动性风险
5.2.1.3 基础风险
5.2.1.4 再投资风险
5.2.1.5 管理风险
5.2.2 银行机构账户的表外处理
5.2.3 《1989年公司法》
5.2.3.1 介绍
5.2.3.2 对控股公司提供合并报表的要求的变化
5.2.4 《披露草案42》
5.2.5 《披露草案49》
5.3 国际清算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规定
5.3.1 资产证券化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5.3.2 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5.3.3 需重点监管的问题
5.3.3.1 真实出售的概念
5.3.3.2 证券化安排的管理
5.3.3.3 第三方银行的信用强化或流动性支持
本章小结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运用前景
6.1 世界主要住房金融模式比较
6.1.1 合同储蓄型
6.1.2 强制储蓄型
6.1.3 存款住房金融型
6.1.4 资本市场型
6.1.5 我国的住房金融模式现状及发展
6.2 我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
6.3 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6.4 一个案例分析:上海市住房市场发展的资金供求分析
6.4.1 上海市住房信货资金供求量分析
6.4.1.1 住房公积金资金供给预测
6.4.1.2 上海市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供应预测
6.4.1.3 商业银行资金供给预测
6.4.2 信货资金需求量分析
6.4.2.1 居民购房需求预测
6.4.2.2 居民购房贷款预测
6.4.3 信货资金供求的平衡—动态的平衡
6.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转让的初步方案
6.5.1 个人住房抵钾货款标准的设定
6.5.2 个人住房货款转让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6.5.3 货款还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6.5.4 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6.6 住房抵押贷款库的建立
6.7 关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特设工具机构
6.7.1 关于证券化特设工具机构的选择
6.7.2 证券化特设工具机构的业务范围
6.7.3 对证券化特设工具机构的监管
6.7.4 证券化特设工具机构的定位与业务范围
6.7.5 证券化特设工具机构的税收政策
6.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其他问题及建议
6.8.1 有关法律和会计处理问题
6.8.2 证券化的中介机构问题
6.8.3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问题
6.8.4 其他有关操作问题
6.8.4.1 一房多抵
6.8.4.2 贷款违约率的确定
6.8.4.3 债券利率的确定
6.8.4.4 信息管理问题
6.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财务分析
6.9.1 案例分析一:关于发行住房抵钾货款金融债券的财务分析
6.9.2 案例分析二:成熟的抵钾货款证券化财务分析
6.9.2.1 理想的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型基本假定
6.9.2.2 抵押贷款债券方式
6.9.2.3 理想的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型财务分析表
本章小结
7 资产证券化与中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
7.1 引言
7.2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一个简单数学模型
7.3 不良信贷资产处理的理论纷争与债转股的选择
7.4 需要进行债转股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划分的时间界限和划分标准
7.5 可以进行债转股试点的企业:“账面效益”与“当期效益”
7.6 债权转股权中银行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贷款是否“真实出售”和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
7.7 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选择方式—资产支持证券、债务重组投资基金和可换股债券
7.7.1 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资产支持债券
7.7.2 组建契约型封闭的国企债务重组投资基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
7.7.3 国有控股集团发行可换股债券:债权转股权与国有股上市的结合
7.8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别规定
本章小结
8 案例分析
8.1 三亚地产投资券案例
8.1.1 发行背景介绍
8.1.2 发行情况
8.1.3 对案例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8.2 珠海市公路交通收费资产证券化案例
8.2.1 发行背景介绍
8.2.1.1 发行的背景
8.2.1.2 用于支持债券发行的现金流
8.2.1.3 债券总体设计
8.2.2 交通收费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8.2.2.1 发行主体所有权及控股结构
8.2.2.2 证券化交易结构参与方
8.2.2.3 现金流的控制
8.2.3 证券化交易中的法律合同
8.2.3.1 收入分成合同
8.2.3.2 总租合同
8.2.3.3 信托协议及协助管理合同
8.2.3.4 担保品及强制性措施
8.2.4 结论
8.3 恒源电厂电费收入支持证券化融资案例
8.3.1 电厂融资背景介绍
8.3.2 电厂融资方案的选择
8.3.3 证券化融资方案的设计
8.3.3.1 融资结构
8.3.3.2 融资成本
8.3.3.3 融资程序
8.4 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的应收款证券化案例
8.5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款证券化案例
附录一 韩国的《资产证券化法案》简介
附录二 中国香港按揭证券公司概览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产证券化金融监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J]. 李曜,范志刚. 新金融. 2000(02)
[2]资产支撑证券化产生原因的实证分析[J]. 刘炜莉,朱宝宪.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3]关于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J]. 王开国. 经济研究. 1999(06)
[4]论资产证券化的法规监管[J]. 余坚,王剑铭. 金融研究. 1999(02)
[5]资产证券化:动力、约束与制度安排[J]. 尹龙. 金融研究. 1999(02)
[6]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对中国一个早期案例的研究[J]. 何小锋,刘永强. 学术研究. 1999(02)
[7]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意义、难点和对策[J]. 刘入领. 经济评论. 1999(01)
[8]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会计确认问题探讨[J]. 余坚. 会计研究. 1998(09)
[9]建立与发展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J]. 彭兴韵. 金融研究. 1998(04)
[10]ABS融资模式中担保支持问题之探析[J]. 胡轩之,赵佩君. 法学杂志. 1998(02)
本文编号:3147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1473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