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信号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05:26
本文从可转换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市场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信号功能。在发行者的信号发送角度,本文运用Burlacu(2000)模型的标准对可转债进行股性和债性划分,研究可转债的发行偏好,发现中国市场的可转债发行偏好与Stein(1992)模型相反,即优质公司倾向于发行偏股性可转债,劣质公司倾向于发行偏债性可转债。在投资者的信息理解角度,本文通过对可转债短期收益模型和长期绩效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短期收益模型中发现可转债条款内容中的发行日溢价率和稀释度对短期收益有较强的解释力,而基本面信息因素只有收益率指标对短期收益有解释力,其他基本面因素没有解释力;在长期绩效模型中发现基本面信息因素中的现金流指标、收益率指标和增长率指标对长期绩效有较强解释力,而可转债的条款内容对长期绩效没有解释力。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可转债融资信号功能的理论解释
2.2 可转债融资信号功能的实证研究综述
2.3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3.1 总体研究思路
3.2 样本选择
3.3 研究方法
3.4 变量选择
第4章 可转债融资信号功能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的解释
4.3 可转债短期超额收益的信号功能研究
4.4 可转债长期超额收益的信号功能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174758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可转债融资信号功能的理论解释
2.2 可转债融资信号功能的实证研究综述
2.3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3.1 总体研究思路
3.2 样本选择
3.3 研究方法
3.4 变量选择
第4章 可转债融资信号功能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的解释
4.3 可转债短期超额收益的信号功能研究
4.4 可转债长期超额收益的信号功能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174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1747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