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20:29
  经济改革开放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既是转轨进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也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的渐进过程。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与经济和金融改革的进程相辅相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一个层次丰富、功能完善、规模合理、运作规范、效率提高的资本市场也日益成为客观需要。我国资本市场在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导致了金融体系存在着一些重大问题,如总体规模偏小、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结构失衡,重股票、轻债券,重国债、轻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而公司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债券及其市场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已为众多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从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债券开始,一直到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真正资本市场意义上的公司债券产生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需要借鉴外国公司债券的发展经验,研究我国公司债券发展背景、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发展公司债券的必要性,探讨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公司债券的相关概念、公司债券与融资结构、公司债券与其它...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图I注:中国数据截至2009年g月底.:金融资产比重比较图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银行,国家,比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可以降低银行危机的可能性。王一营(2004)从银行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和银行贷款余额占外部融资比例两个指标衡量(图2,图3),中国的银行系统与亚洲危机国家一样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其垄断地位不亚于危机的始发国泰国的程度。与亚洲危机国家相似,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的过度垄断使中国银行体系步入一定的失效状态,中国的银行系统面临巨大的风险。3‘从表3中则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国家近几年的公司债券市场在逐步提高,特别是韩国更加明显;而比较同样以银行为主导的德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下,德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有了很大发展

外部融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银行,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可以降低银行危机的可能性。王一营(2004)从银行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和银行贷款余额占外部融资比例两个指标衡量(图2,图3),中国的银行系统与亚洲危机国家一样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其垄断地位不亚于危机的始发国泰国的程度。与亚洲危机国家相似,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的过度垄断使中国银行体系步入一定的失效状态,中国的银行系统面临巨大的风险。3‘从表3中则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国家近几年的公司债券市场在逐步提高,特别是韩国更加明显;而比较同样以银行为主导的德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下,德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有了很大发展,公司债券余额逐年提高,2007年底已是发达国家中继美、法、英、日之后的第五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模式探讨[J]. 朱世武,李璇,金璐.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8)
[2]健康发展的根基——日本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 齐蕾.  深交所. 2007(07)
[3]从企业债到公司债的法律路径[J]. 黄韬.  法人杂志. 2007(04)
[4]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及框架规划[J]. 魏学春.  中国金融. 2007(06)
[5]论“公司债券”与“企业债券”的分立[J]. 王国刚.  中国工业经济. 2007(02)
[6]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瓶颈及化解之道[J]. 白钦先,常海中.  西南金融. 2006(02)
[7]新世纪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特点[J]. 王应贵,甘当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06)
[8]法与金融: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 谈儒勇.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05)
[9]法与金融学:路径依赖与金融法变革[J]. 张建伟.  学术月刊. 2005(10)
[10]试论美国金融监管模式[J]. 甘当善.  世界经济. 1999(01)

博士论文
[1]公司债券市场研究[D]. 周虎.西南财经大学 2006
[2]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 蒋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法与金融理论综述及在中国的应用[D]. 张建.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7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47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