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债券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1-06-28 23:09
可转换债券是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公司普通股票的金融工具。它兼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性,其利率不仅比普通债券低,而且还利于发行者调节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优化资本结构。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可转换债券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相当成熟、相当普遍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已接近5000亿美元,而每年新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规模已超过了1000亿美元。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可转换债券市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我国的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匮乏、金融创新困难等问题,需要尽快地推出债券类和权证类的金融产品并完善相关交易市场。特别是近一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新发行股票,尤其是欲增发的股票都受到了投资者以脚投票的礼遇。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中间性的投、融资工具,不仅发行企业可以以相对低廉的资金成本达到长期权益资金的目的,而且其市场体系的繁荣和发展将十分有利于中国资本...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概述
1.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一般概念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与其他证券融资方式的比较
第2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理论
2.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产生与发展
2.2 可转换债券的股性和债性分析
2.3 可转换债券融资决策
2.4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分析
2.5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风险与控制
第3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的发展
3.1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3.2 我国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3.3 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国有企业负债重组
第4章 发展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构想
4.1 我国发展可转换债券的意义
4.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体系
第5章 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案例分析
5.1 深宝安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5.2 其它公司可转换债券的运行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5.3 我国可转换债券应用的归纳与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转债对公司财务结构的影响及其发行时机[J]. 门庆兵. 财经科学. 2002(03)
[2]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融资结构[J]. 孙永祥. 当代经济科学. 2001(06)
[3]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方式探微[J]. 刘广云. 经济问题. 2001(10)
[4]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J]. 赵蓓文. 世界经济研究. 2001(05)
[5]企业的筹资风险及防范[J]. 李雅珍. 上海企业. 2001(10)
[6]对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的比较分析[J]. 王佩.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05)
[7]企业融资的二种基本方式及选择问题[J]. 曹健. 华东经济管理. 2001(04)
[8]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模式的思考[J]. 魏开文. 当代经济科学. 2001(03)
[9]企业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J]. 黄泰岩,侯利. 中国工业经济. 2001(04)
[10]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国际经验探析[J]. 蒋振声,周英章. 经济纵横. 2001(02)
本文编号:3255213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概述
1.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一般概念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与其他证券融资方式的比较
第2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理论
2.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产生与发展
2.2 可转换债券的股性和债性分析
2.3 可转换债券融资决策
2.4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分析
2.5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风险与控制
第3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的发展
3.1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3.2 我国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3.3 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国有企业负债重组
第4章 发展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的构想
4.1 我国发展可转换债券的意义
4.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体系
第5章 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案例分析
5.1 深宝安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5.2 其它公司可转换债券的运行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5.3 我国可转换债券应用的归纳与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转债对公司财务结构的影响及其发行时机[J]. 门庆兵. 财经科学. 2002(03)
[2]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融资结构[J]. 孙永祥. 当代经济科学. 2001(06)
[3]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方式探微[J]. 刘广云. 经济问题. 2001(10)
[4]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J]. 赵蓓文. 世界经济研究. 2001(05)
[5]企业的筹资风险及防范[J]. 李雅珍. 上海企业. 2001(10)
[6]对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的比较分析[J]. 王佩.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05)
[7]企业融资的二种基本方式及选择问题[J]. 曹健. 华东经济管理. 2001(04)
[8]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模式的思考[J]. 魏开文. 当代经济科学. 2001(03)
[9]企业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J]. 黄泰岩,侯利. 中国工业经济. 2001(04)
[10]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国际经验探析[J]. 蒋振声,周英章. 经济纵横. 2001(02)
本文编号:325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552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