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财经媒体职能研究 ——以“科龙”案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6 10:2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开、有效,而资本证券市场的有效是通过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来反映。财经媒体作为信息组织,具有传递信息的利益性和维护社会正义的公益性,也具有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力,两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经济学理论观察财经媒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道状况,在“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导下的职能定位。 本文以实证分析作为理论补充,以“科龙”事件为个案,选取《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及《财经》杂志等对“科龙”事件的报道,以内容分析的方式,观察各财经媒体对信息披露内容关注的时间、力度、角度和跨度,反映各财经媒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道的立场和影响力;揭示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和财经媒体的局限性,探索两者的共通性。 另外,“科龙”案是较为典型的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但在媒体监督和质疑的过程中,爆发了一场关于“国企改革路径选择”的大讨论——“郎顾之争”,议题被扩散,被政治化,影响巨大。本文力图反思这种由财经媒体构建的话语平台,是否能促进信息...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郎顾之争”科龙股价走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媒体制变迁的模型建构与目标路径选择[J]. 郑丽勇. 新闻界. 2005(06)
[2]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J]. 杨宇东. 新闻记者. 2005(08)
[3]从《中国证券报》看报业改革中的行业报[J]. 查国伟. 传媒. 2005(03)
[4]试论市场环境下经济权力对大众传媒价值趋向的制约和影响[J]. 林勇毅. 现代传播. 2003(06)
[5]中国指定信息披露报刊的现状与走势[J]. 王姣姣. 新闻记者. 2003(12)
[6]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 喻国明. 国际新闻界. 2003(02)
[7]公司治理结构与媒体监督[J]. 周新军. 经济研究参考. 2003(09)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媒体监督[J]. 周新军. 中国记者. 2002(12)
[9]上市公司报道侵权与防范[J]. 宁晨新. 中国记者. 2002(12)
[10]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与新闻舆论监督[J]. 蓝寿荣,任晶惠,吴红芳. 律师世界. 2002(10)
硕士论文
[1]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披露规范研究[D]. 宋苗.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研究[D]. 谢山.华中师范大学 2004
[3]我国财经媒体的社会角色与现实功能问题研究[D]. 冯宇飞.暨南大学 2004
[4]信息不对称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监管研究[D]. 杨丽铃.重庆大学 2003
[5]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D]. 丁建国.中国政法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68059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郎顾之争”科龙股价走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媒体制变迁的模型建构与目标路径选择[J]. 郑丽勇. 新闻界. 2005(06)
[2]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J]. 杨宇东. 新闻记者. 2005(08)
[3]从《中国证券报》看报业改革中的行业报[J]. 查国伟. 传媒. 2005(03)
[4]试论市场环境下经济权力对大众传媒价值趋向的制约和影响[J]. 林勇毅. 现代传播. 2003(06)
[5]中国指定信息披露报刊的现状与走势[J]. 王姣姣. 新闻记者. 2003(12)
[6]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 喻国明. 国际新闻界. 2003(02)
[7]公司治理结构与媒体监督[J]. 周新军. 经济研究参考. 2003(09)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媒体监督[J]. 周新军. 中国记者. 2002(12)
[9]上市公司报道侵权与防范[J]. 宁晨新. 中国记者. 2002(12)
[10]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与新闻舆论监督[J]. 蓝寿荣,任晶惠,吴红芳. 律师世界. 2002(10)
硕士论文
[1]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披露规范研究[D]. 宋苗.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研究[D]. 谢山.华中师范大学 2004
[3]我国财经媒体的社会角色与现实功能问题研究[D]. 冯宇飞.暨南大学 2004
[4]信息不对称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监管研究[D]. 杨丽铃.重庆大学 2003
[5]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D]. 丁建国.中国政法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68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680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