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机制

发布时间:2021-07-07 22:2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参与国际碳市场到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再到总量控制型交易与自愿减排交易相结合的过程。碳排放配额价格异常波动和碳泄漏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中国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干预机制存在手段单一、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当建立配额存储与借贷机制、价格上下限机制以及配额的回购、投放机制。中国碳泄漏的法律应对首选以市场为基础的安全阀机制和早期减排信用机制;在安全阀机制和早期减排信用机制不能有效减少碳泄漏时再适时启用碳关税、增值税减免和碳泄漏补偿机制,并且优先适用碳泄漏补偿机制。 

【文章来源】:法学论坛. 2019,3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中国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中国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
    (二)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存在的问题
        1.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
        3.碳排放配额价格干预机制不健全, 企业履约成本具有不确定性。
二、市场失灵视域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问题的分析
    (一) 信息不对称:价格机制失灵
    (二) 负外部性问题:碳泄漏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失灵的矫正机制及中国方案
    (一) 健全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干预机制
    (二) 碳泄漏应对机制
        1.安全阀机制和早期减排信用机制:
            (1) 安全阀机制。
            (2) 早期减排信用。
        2.边境碳调节措施和碳泄漏补偿机制:
            (1) 边境碳调节措施。
            (2) 碳泄漏补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富佳.  地理科学进展. 2018(10)
[2]我国碳交易价格波动风险预警研究——基于深圳市碳交易市场试点数据的实证检验[J]. 郑祖婷,沈菲,郎鹏.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10)
[3]区域间贸易是否引致区域间碳排放转移?——基于2002—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 邓荣荣,杨国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8(03)
[4]中国省域间碳排放的转移测度与责任分担[J]. 王文治.  环境经济研究. 2018(01)
[5]中国碳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战略研究——基于欧盟碳泄漏的视角[J]. 邸玉娜.  软科学. 2016(11)
[6]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J]. 曹明德.  中国法学. 2016(01)
[7]我国碳排放权价格波动特征研究——基于GARCH族模型的分析[J]. 吕勇斌,邵律博.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12)
[8]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J]. 蒋志雄,王宇露.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04)



本文编号:3270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70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