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权证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5:11
  随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在财务及会计等相关行业的推动下,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模型被不断设计出来。所谓权证,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者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权证产生的权利——认股或者认沽选择权是一种形成权。权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就足以产生变动权利的结果。认股权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双务契约。选择契约解释,意味着它可与任何实体内容相结合,这就使它具有通用工具的价值。之所以强调权证法律关系契约化的意义,乃因契约是合意的产物,契约的主体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此,扩大契约关系的范围就是扩大平等自愿原则的适用范围,而后者恰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规范的前提。权证的成立——要约与承诺,权证抵消权的行使等疑难问题的解决则更加清晰地证明了权证确属契约。除了明晰其法律性质外,也为后文详述权证的违约救济做准备。权证与传统民法理论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两者间冲突的协调。区别权证合同与赌博合同可以为大陆法系移植权证扫清障碍。分清两者的标准是,权证交易是否具有真实交易的经济利益背景,并进一步明确该标准的适用范围,...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权证法律性质的学说
        1.2.2 权证的分类和与期权的比较
        1.2.3 权证的发展状况
        1.2.4 权证市场的法律监管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权证的基础理论
    2.1 权证的概念
    2.2 权证的分类
    2.3 权证的法律关系
        2.3.1 平等法律关系
        2.3.2 隶属法律关系
    2.4 权证与认股权
        2.4.1 权证与认股权的联系与区别
        2.4.2 认股权法律性质的辨析
    2.5 权证与传统民法理念的冲突与协调
        2.5.1 权证的射幸性质
        2.5.2 权证与保险以及赌博的比较
        2.5.3 权证与传统民法理论的协调
第3章 权证的法律性质
    3.1 权证的法律属性
        3.1.1 权证的一般属性
        3.1.2 权证的特殊属性
    3.2 权证的契约解释
        3.2.1 权证成立的契约解释
        3.2.2 权证中抵消权行使的契约解释
        3.2.3 权证误行权的契约解释
        3.2.4 权证创设合法性的契约解释
第4章 权证的法律监管和法律救济
    4.1 权证的法律监管
        4.1.1 发行上市环节的法律问题
        4.1.2 交易行权环节的法律问题
        4.1.3 关于做市商制度
        4.1.4 两种监管模式的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4.1.5 我国权证法律框架的构建与完善
    4.2 权证的法律救济
        4.2.1 针对虚假陈述致害的法律救济
        4.2.2 权证溢股发行的法律问题
        4.2.3 权证溢股发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4.2.4 选择权被侵害的法律救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首例权证信息披露案一审落槌[J]. 戴燕军.  中国审判. 2008(01)
[2]权证误行权法律问题研究[J]. 丛强.  法制与社会. 2007(12)
[3]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研究[J]. 韩克勇.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05)
[4]我国权证法律规制不足之评析[J]. 薛林.  河北法学. 2007(04)
[5]权证、股权分置改革与证券市场发展[J]. 庄新田,车驰,李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6]浅析我国权证的风险及未来发展[J]. 林安安.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2)
[7]德国民法中的形成权[J]. 卡尔·拉伦茨,曼弗瑞德·沃尔夫,孙宪忠.  环球法律评论. 2006(04)
[8]形成权论[J]. 陈华彬,陈军勇.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4)
[9]交易所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自律监管——兼评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规定[J]. 唐波.  法学. 2005(12)
[10]权证产品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J]. 陈红.  法商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313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313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