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投资者情绪与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

发布时间:2021-08-28 06:53
  本文分析中国投资者分类情绪及信心变化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同期及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同期而言,中国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以及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将影响投资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投资者情绪中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变化是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投资者关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深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的影响,中国投资者对A股市场估值的判断,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股票估值信心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信心变化影响较大。 

【文章来源】:金融论坛. 2019,24(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投资者情绪与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


无向完全图(DAG)和有向无环图(DAG)

脉冲响应,情绪,国内经济,国际经济金融


金融论坛2019年第7期(总第283期)中国国内经济政策变动往往具有稳定预期的作用,能够减少投资者的盲目交易,减少股市的过度波动。同时,国内经济基本面变量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量在冲击发生后第1期均存在负向变动,而在冲击后第2a国内经济基本面冲击的脉冲响应b国内经济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c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冲击的脉冲响应d股票估值冲击的脉冲响应图2中国投资者情绪各分项指标冲击的脉冲响应图e股市波动冲击的脉冲响应54

预测方差分解,国内经济,递归,基本面


金融论坛2019年第7期(总第283期)图3各变量基于DAG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b国内经济政策变量基于DAG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a国内经济基本面变量基于DAG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c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量基于DAG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d股票估值变量基于DAG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e股市波动变量基于DAG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2013年6月后中国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情绪变化对国内经济政策情绪变化的解释力不足5%,至2014年8月后很长一段时间仅有2%,这反映了在十八大后,尤其是在提出“经济新常态”,中国政府推行经济结构改革,投资者关于中国经济政策的预期受其对基本面的预期变动的影响明显减弱。此外,股票估值对国内经济政策的解释力从2011年开始有所上升,在2015年中期曾一度接近8%,这一结果可能在于,随着中国股市对国民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经济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关注股市估值与风险,使得中国投资者在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预判时越来越多地考虑中国股市估值的影响。例如,2012年5月至11月,上证指数连续7个月累计下跌19%,管理层随即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引进外资、降低A股交易费用等;2015年6月15日股市开始暴跌,上证综指由6月12日5166.35点的阶段性高点在3个月内跌至2927.29点的阶段性低点,期间管理层频繁出台各类救市政策,包括:货币宽松降息降准,发布两融新规,降低交易结算费用,IPO暂停,增加QFII额度,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央企在股市异动期间不得减持,上市公司大股东6个月内不许减持,严禁子账户、分账户、虚拟账户违规交易等①。①相关政策整理自中泰证券研究所,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428131。5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指波动率、市场流动性与全球股市崩盘传染[J]. 徐飞,唐建新.  金融论坛. 2017(08)
[2]投资者互动与股票收益——来自社交媒体的经验证据[J]. 金德环,李岩.  金融论坛. 2017(05)
[3]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特征及系统重要性银行甄别——基于CCA与DAG相结合的分析[J]. 范小云,方意,王道平.  金融研究. 2013(11)
[4]投资者情绪、资产估值与股票市场波动[J]. 胡昌生,池阳春.  金融研究. 2013(10)
[5]投资者情绪、主观信念调整与市场波动[J]. 张宗新,王海亮.  金融研究. 2013(04)
[6]我国A股市场中的波动性之谜与市场情绪[J]. 周洪荣,吴卫星,周业安.  上海经济研究. 2012(04)
[7]金融信贷是否中国房地产、股票价格泡沫和波动的原因——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J]. 赵胜民,方意,王道平.  金融研究. 2011(12)
[8]波动率风险及风险价格——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J]. 郑振龙,汤文玉.  金融研究. 2011(04)
[9]聚集条件下的多企业间外溢效应——基于DAG与Granger的面板分析[J]. 周泳宏,邓卫广.  经济学(季刊). 2010(02)
[10]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CICSI的构建[J]. 易志高,茅宁.  金融研究. 2009(11)



本文编号:3368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368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