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边界的厘清及治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04:24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取得重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
    (二)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界限不清治理难度大
    (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二、文献回顾
    (一) 国外文献回顾
        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内涵界定。
        2.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
        3.隐性债务成因。
    (二) 国内文献回顾
        1.政府隐性债务内涵。
        2.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的原因。
        3.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估算。
        4.地方隐性债务的风险防范。
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债务风险的影响
    (一)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
        1.直接隐性负债。
        2.或有隐性负债。
    (二)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机制
        1.直接隐性负债的形成机制。
        2.或有隐性债务的形成机制。
    (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膨胀的影响分析
        1.隐性债务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潜在债务风险。
        2.隐性债务膨胀影响地方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和稳定。
        3.隐性债务威胁地方政府信用和执政能力。
四、隐性债务边界厘清及风险治理的难点分析
    (一) 对隐性债务含义的理解不一增加了监管难度
    (二) 隐性债务规模准确统计存在一定难度
    (三)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跨部门协调的困难
五、政府隐性债务的厘清及政策建议
    (一) 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
    (二) 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
    (三) 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
    (四) 统筹解决隐性债务风险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均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性债务治理与政府融资规范[J]. 吉富星.  中国金融. 2019(03)
[2]地方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的形成机制:基于融资约束的实证考察[J]. 李升,朱欣,韩海彬.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9(01)
[3]以拆弹的精准和耐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J]. 刘尚希.  地方财政研究. 2018(08)
[4]基于政府预算视角的地方隐性债务管理[J]. 马蔡琛.  财政科学. 2018(05)
[5]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分析[J]. 毛振华,袁海霞,刘心荷,王秋凤,汪苑晖.  财政科学. 2018(05)
[6]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浅析[J]. 赵全厚.  财政科学. 2018(05)
[7]基于全口径政府债务率数据的我国最优债务率估算[J]. 王立勇,亓欣,赵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02)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要路径:地方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J]. 温来成.  财政监督. 2014(06)
[9]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可持续性研究[J]. 郭永斌.  南方金融. 2012(11)
[10]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安全[J]. 蒋米娜,柴志伟,詹俊鹏.  特区经济. 2012(10)



本文编号:3510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10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1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