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改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4 14:36
股权激励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被广泛运用于对西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当中。在我国,因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的限制,股权激励起步较晚。特别是一直制约我国股市发展的股权分置现象,同样也阻碍了股权激励制度发挥应用作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扫清了制度障碍。200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股权激励提供了法律依据。2006年至今沪深两市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而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得到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背景下,对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即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都是通过公司效益的最大化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通过股权激励,形成有效的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使其为提高公司价值而努力。本文选取2006年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内容分析,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公司经营状况的比较,样本公司业绩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定性分析了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绩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净...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1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分配理论和风险理论
2.2 股权激励博弈分析
2.3 股权激励作用机制
第三章 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1 我国股权激励发展历程
3.2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激励的决定性影响
3.2.1 市场环境改善
3.2.2 法律制度完善
3.3 我国股权激励现状
3.3.1 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3.3.2 已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第四章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
4.2 变量选择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2.4 虚拟变量
4.3 研究假设
4.4 LSDV回归
4.4.1 研究模型构建
4.4.2 模型回归结果
4.5 实证结论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构建合理的行权价格计算体系
5.2 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5.3 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增强资本市场有效性
5.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管机制
5.5 健全和完善经理人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现状与效果——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之一[J]. 曹阳.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5)
[2]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J]. 李伟. 金融与经济. 2009(02)
[3]企业改革30年:管理层激励效应——基于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J]. 黄桂田,张悦. 金融研究. 2008(12)
[4]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 吕长江,赵宇恒. 管理世界. 2008(11)
[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J]. 崔明会,张兵.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4)
[6]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兼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 夏纪军,张晏. 经济研究. 2008(03)
[7]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J]. 祝瑞敏,李长强. 上海金融. 2007(11)
[8]MBO过程中中小股东财富被转移的因素分析[J]. 朱清贞,付立新. 金融与经济. 2007(10)
[9]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王克敏,王志超. 管理世界. 2007(07)
[10]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分析[J]. 刘志军. 财会研究. 2007(04)
本文编号:3661318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1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分配理论和风险理论
2.2 股权激励博弈分析
2.3 股权激励作用机制
第三章 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1 我国股权激励发展历程
3.2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激励的决定性影响
3.2.1 市场环境改善
3.2.2 法律制度完善
3.3 我国股权激励现状
3.3.1 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3.3.2 已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第四章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
4.2 变量选择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2.4 虚拟变量
4.3 研究假设
4.4 LSDV回归
4.4.1 研究模型构建
4.4.2 模型回归结果
4.5 实证结论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构建合理的行权价格计算体系
5.2 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5.3 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增强资本市场有效性
5.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管机制
5.5 健全和完善经理人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现状与效果——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之一[J]. 曹阳.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5)
[2]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J]. 李伟. 金融与经济. 2009(02)
[3]企业改革30年:管理层激励效应——基于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J]. 黄桂田,张悦. 金融研究. 2008(12)
[4]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 吕长江,赵宇恒. 管理世界. 2008(11)
[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J]. 崔明会,张兵.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4)
[6]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兼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 夏纪军,张晏. 经济研究. 2008(03)
[7]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J]. 祝瑞敏,李长强. 上海金融. 2007(11)
[8]MBO过程中中小股东财富被转移的因素分析[J]. 朱清贞,付立新. 金融与经济. 2007(10)
[9]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王克敏,王志超. 管理世界. 2007(07)
[10]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分析[J]. 刘志军. 财会研究. 2007(04)
本文编号:3661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6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