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21:29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本文试图将资产证券化融资与基础设施项目相结合,在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模式、风险及其控制等剖析的基础上,探寻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融资模式。论文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基础设施的有关理论,并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状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有关原理,例如破产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等。论文在第三章中将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融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适于运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范围,并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最后在第四章中论文深入的研究了阻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实施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全文基本上遵循了一条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思路。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目的和意义
3 论文的创新点
二、文献综述
三、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相关理论基础
1 风险与收益理论
2 预期收入理论
3 流动性假说
第一章 基础设施理论及其融资状况
1.1 基础设施理论
1.1.1 基础设施概念
1.1.2 基础设施分类
1.2 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发展状况
1.2.1 国外基础设施融资发展状况
1.2.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发展状况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2.1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2.1.1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
2.1.2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概述
2.1.3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到的评估方法
2.2 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
2.2.1 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
2.2.2 组建特设机构(SPV),实现真实出售
2.2.3 信用增级
2.2.4 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
2.2.5 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
2.2.6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完毕,到交易所挂牌上市
2.2.7 到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
2.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
2.3.1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发行品种不断突破
2.3.2 二级交易市场表现不活跃
2.3.3 投资范围逐步扩大
第三章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运作研究
3.1 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分析
3.1.1 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现状
3.1.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现实意义
3.2 基础设施融资的种类
3.2.1 股票融资
3.2.2 发行债券融资
3.2.3 BOT 融资
3.2.4 银行贷款融资
3.2.5 土地出让
3.3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研究
3.3.1 资产证券化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
3.3.2 基础资产
3.3.3 特殊目的(SPV)的设立问题
3.3.4 资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增级
3.3.5 投资者分析
3.3.6 中介机构
3.4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研究
3.4.1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3.4.2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方法: CAPM 模型
3.4.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方法:现金流量模型
3.5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模式选择
3.5.1 国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模式
3.5.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可采取的模式
第四章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困境及其对策
4.1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困境
4.1.1 法律框架缺位
4.1.2 中介服务上的障碍
4.1.3 资本市场上的障碍
4.1.4 特殊目的载体 SPV 的设立方式及法律障碍
4.1.5 真实出售(True Sale)的界定及其难点
4.1.6 基础设施支持证券发行主体不明确
4.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策
4.2.1 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
4.2.2 建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服务平台
4.2.3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4.2.4 注重培育多方投资者
4.2.5 建立发达的金融体系
4.2.6 成立资产担保公司
参考文献
附录 珠海高速公路融资案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变通模式的分析与选择[J]. 戴晓凤,伍伟,吴征.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02)
[2]融资模式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J]. 李延梅. 科学与管理. 2006(01)
[3]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J]. 李志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04)
[4]信托模式——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J]. 陈柳钦,周明.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4(07)
[5]资产证券化突破点的选择[J]. 章冬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04)
[6]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途径——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J]. 陈友胤,李廉水. 现代管理科学. 2004(06)
[7]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法律问题[J]. 许多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8]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探析[J]. 胡鹏翔. 南方经济. 2004(01)
[9]信托与基础设施投资[J]. 冯涛,陈柳钦. 农村金融研究. 2004(01)
[10]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突破口选择与操作策略研究[J]. 阮青松,周隆斌.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10)
博士论文
[1]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效应[D]. 张超英.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 吴征.湖南大学 2005
[2]我国推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 张跃森.东北财经大学 2005
[3]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动作研究[D]. 陈文波.武汉理工大学 2004
[4]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 宁健武.武汉大学 2004
[5]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研究[D]. 蔡文媛.重庆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68208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目的和意义
3 论文的创新点
二、文献综述
三、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相关理论基础
1 风险与收益理论
2 预期收入理论
3 流动性假说
第一章 基础设施理论及其融资状况
1.1 基础设施理论
1.1.1 基础设施概念
1.1.2 基础设施分类
1.2 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发展状况
1.2.1 国外基础设施融资发展状况
1.2.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发展状况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2.1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2.1.1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
2.1.2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概述
2.1.3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到的评估方法
2.2 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
2.2.1 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
2.2.2 组建特设机构(SPV),实现真实出售
2.2.3 信用增级
2.2.4 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
2.2.5 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
2.2.6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完毕,到交易所挂牌上市
2.2.7 到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
2.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
2.3.1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发行品种不断突破
2.3.2 二级交易市场表现不活跃
2.3.3 投资范围逐步扩大
第三章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运作研究
3.1 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分析
3.1.1 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现状
3.1.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现实意义
3.2 基础设施融资的种类
3.2.1 股票融资
3.2.2 发行债券融资
3.2.3 BOT 融资
3.2.4 银行贷款融资
3.2.5 土地出让
3.3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研究
3.3.1 资产证券化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
3.3.2 基础资产
3.3.3 特殊目的(SPV)的设立问题
3.3.4 资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增级
3.3.5 投资者分析
3.3.6 中介机构
3.4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研究
3.4.1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3.4.2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方法: CAPM 模型
3.4.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方法:现金流量模型
3.5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模式选择
3.5.1 国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模式
3.5.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可采取的模式
第四章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困境及其对策
4.1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困境
4.1.1 法律框架缺位
4.1.2 中介服务上的障碍
4.1.3 资本市场上的障碍
4.1.4 特殊目的载体 SPV 的设立方式及法律障碍
4.1.5 真实出售(True Sale)的界定及其难点
4.1.6 基础设施支持证券发行主体不明确
4.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策
4.2.1 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
4.2.2 建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服务平台
4.2.3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4.2.4 注重培育多方投资者
4.2.5 建立发达的金融体系
4.2.6 成立资产担保公司
参考文献
附录 珠海高速公路融资案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变通模式的分析与选择[J]. 戴晓凤,伍伟,吴征.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02)
[2]融资模式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J]. 李延梅. 科学与管理. 2006(01)
[3]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J]. 李志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04)
[4]信托模式——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J]. 陈柳钦,周明.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4(07)
[5]资产证券化突破点的选择[J]. 章冬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04)
[6]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途径——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J]. 陈友胤,李廉水. 现代管理科学. 2004(06)
[7]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法律问题[J]. 许多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8]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探析[J]. 胡鹏翔. 南方经济. 2004(01)
[9]信托与基础设施投资[J]. 冯涛,陈柳钦. 农村金融研究. 2004(01)
[10]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突破口选择与操作策略研究[J]. 阮青松,周隆斌.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10)
博士论文
[1]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效应[D]. 张超英.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 吴征.湖南大学 2005
[2]我国推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 张跃森.东北财经大学 2005
[3]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动作研究[D]. 陈文波.武汉理工大学 2004
[4]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 宁健武.武汉大学 2004
[5]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研究[D]. 蔡文媛.重庆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6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6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