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的混沌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23:38
经典资本市场理论对资本市场作了简化的假设,用线性的模型去描述资本市场,原因之一就是线性的模型易于处理和经典物理学中的还原论的影响。过分的简化假设是危险的,理论的结果往往不能解释实际。有效市场假设(EMH)是经典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石,其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是“公平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价格的变化即收益率服从随机游走过程,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来自于外部随机事件(白噪声)的干扰。但很多资本市场上的现象无法用EMH解释,如证券收益的尖峰厚尾,证券市场的突然崩溃,股价序列的长期记忆性等。 复杂性理论的发展,为研究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视角。复杂性理论冲破了自牛顿时代以来一直统治科学的线性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以非线性的,系统的观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复杂性理论,以混沌与分形作为研究工具,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价格指数序列服从一个有偏的随机游走过程,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与长期记忆效应。中国证券价格指数序列具有多重分形结构特征,深圳指数的多重分形特征比上证指数更明显。 通过BDS检验表明,上证综合指数序列不是完全随机的...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线性研究简述
1.2.2 EMH面临的挑战
1.2.3 混沌与分形研究历史
1.2.4 风险管理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中国证券市场分形特征研究
2.1 分形的定义及分形的特征
2.1.1 分形的定义
2.1.2 分形的特征
2.2 分形时间序列的特征量
2.2.1 分形维
2.2.2 分形分布(帕雷托分布)
2.3 分形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
2.3.1 R/S分析方法
2.3.2 V-统计量
2.3.3 显著性检验
2.4 多重分形分析方法
2.5 中国证券市场分型特征实证研究
2.5.1 数据选取
2.5.2 实验及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证券市场混沌特征研究
3.1 混沌的定义及混沌的特征
3.1.1 混沌的定义
3.1.2 混沌的特征
3.2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
3.2.1 BDS统计量
3.2.2 相关维数
3.2.3 李雅普诺夫指数
3.3 中国证券市场混沌特征实证研究
3.3.1 数据选取
3.3.2 实验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非线性特征分析原理的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4.1 风险的识别
4.2 基于非线性特征的风险度量指标研究
4.2.1 经典风险的测度方法
4.2.2 基于分形市场假设下的 VaR计算
4.3 基干非线性特征的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4.3.1 风险度向量方法的理论分析框架
4.3.2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度水平的实证研究
4.4 基于混沌控制原理的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4.4.1 混沌控制的一般原理
4.4.2 证券市场混沌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4.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其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93267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线性研究简述
1.2.2 EMH面临的挑战
1.2.3 混沌与分形研究历史
1.2.4 风险管理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中国证券市场分形特征研究
2.1 分形的定义及分形的特征
2.1.1 分形的定义
2.1.2 分形的特征
2.2 分形时间序列的特征量
2.2.1 分形维
2.2.2 分形分布(帕雷托分布)
2.3 分形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
2.3.1 R/S分析方法
2.3.2 V-统计量
2.3.3 显著性检验
2.4 多重分形分析方法
2.5 中国证券市场分型特征实证研究
2.5.1 数据选取
2.5.2 实验及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证券市场混沌特征研究
3.1 混沌的定义及混沌的特征
3.1.1 混沌的定义
3.1.2 混沌的特征
3.2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
3.2.1 BDS统计量
3.2.2 相关维数
3.2.3 李雅普诺夫指数
3.3 中国证券市场混沌特征实证研究
3.3.1 数据选取
3.3.2 实验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非线性特征分析原理的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4.1 风险的识别
4.2 基于非线性特征的风险度量指标研究
4.2.1 经典风险的测度方法
4.2.2 基于分形市场假设下的 VaR计算
4.3 基干非线性特征的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4.3.1 风险度向量方法的理论分析框架
4.3.2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度水平的实证研究
4.4 基于混沌控制原理的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4.4.1 混沌控制的一般原理
4.4.2 证券市场混沌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4.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其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93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932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