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1 00:43
  回溯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偿付能力下降、房地产市场依赖过大、风险连锁效应显著、多种风险因素叠加等现象,亟须进行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路应在"堵后门、开前门"的基础上,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不断优化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积极完善政府治理,着眼未来,建立良性的地方政府融资体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评述
    (一) 地方政府债务
    (二) 相关研究评述
二、回溯及发展分析
    (一) 地方政府债务起步时间晚, 迅速形成规模
        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起源。
        2. 地方政府债务飞速发展。
    (二)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 发展依然快速
三、主要特征与关注重点
    (一) 主要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
        1. 规模扩张迅速, 迅速拉高政府负债率和偿债率, 与当前政府偿债能力存在匹配风险。
        2. 融资形式复杂, 同各类金融工具紧密结合。
        3. 举债方式隐蔽, 地方债务呈现冰山一角现象。
        4. 欠缺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和不良爆发后的处置预案。
    (二) 风险关注重点
        1. 经济增速不达预期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偿付能力不断下滑的潜在风险, 是债务信用风险的核心。
        2.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可能带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放大效应。
        3. 存在融资不规范, 多个融资主体相互交叉的风险隐患。
        4. 期限错配导致的风险叠加。
四、思路及对策
    (一) 加强“堵后门、开前门”执行力度和效果
        1. 存量债务风险化解:
        2. 增量债务风险的控制:
    (二)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水平
        1. 优化财政体制, 完善政府治理功能。
        2. 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编号:3813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813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