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IPO收益率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1 17:02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异常收益率现象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该现象主要包括初始抑价和长期弱势。西方学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主体的行为分析,对制度因素却考虑很少。然而笔者同其它国内学者一样,认为制度变迁是分析我国IPO异常收益率现象的基本前提,在不同发行制度背景下,市场主体必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本文在汲取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异常收益率现象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IPO异常收益率的表现、特征、成因及内在联系,并就如何降低IPO异常收益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七章为结论,第二章阐述了IPO长、短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异常收益率——初始抑价和长期弱势的界定,从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两个角度系统归纳了国外有关IPO异常收益率的各种假说,包括解释初始抑价的逆向选择假说、信号传递假说、投资银行买方独家垄断假说、投机一泡沫假说及解释长期弱势的意见分歧说、主持人假说、机会窗口假说、历史会计信息过度包装假说、盈利预测的“过度乐观”假说及信号假说等...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主题及研究背景
1.1.1 IPO初始抑价现象
1.1.2 IPO长期弱势现象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西方学者对IPO异常收益率的研究
1.2.2 我国学者对IPO异常收益率的研究
1.3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4 分析框架、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分析框架及研究思路
1.4.2 全文主要内容
1.5 全文创新之处及主要不足
1.5.1 全文创新之处
1.5.2 全文主要不足
2 IPO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及文献综述
2.1 IPO收益率的计算
2.1.1 初始收益率的计算
2.1.2 长期收益率的计算
2.2 西方解释IPO异常收益率现象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效率理论与IPO异常收益率
2.2.2 行为金融理论与IPO异常收益率
2.3 西方IPO异常收益率假说综述
2.3.1 西方解释IPO初始抑价现象的假说综述
2.3.2 西方解释IPO长期弱势现象的假说综述
2.4 我国学者对西方假说的实证检验
2.4.1 对初始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2.4.2 对长期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2.4.3 我国学者实证研究结果评述
3 IPO初始抑价成因的对比分析
3.1 影响IPO初始抑价的系统及非系统因素
3.2 中外系统因素差异对IPO抑价的影响
3.2.1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差异
3.2.2 信息披露制度差异
3.2.3 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差异
3.2.4 其他制度差异
3.3 非系统因素差异对IPO抑价的影响
3.3.1 主承销商行为差异
3.3.2 上市公司行为差异
3.3.3 投资者行为差异
4 我国IPO初始抑价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IPO发行抑价的分组统计
4.1.1 我国IPO市场的年度对比
4.1.2 我国IPO初始抑价水平的分组统计
4.2 对西方IPO抑价假说的实证检验
4.2.1 实证研究方法设计
4.2.2 逆向选择假说
4.2.3 主承销商声誉假说
4.2.4 股息支付假说
4.2.5 增发信号假说
4.2.6 原始股东持股比例假说
4.2.7 市场气氛及投机-泡沫假说
4.2.8 西方IPO抑价假说检验结果评述
4.3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IPO抑价的对比分析
4.3.1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变迁
4.3.2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IPO抑价的实证分析
5 我国IPO长期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5.1 长期收益率的计算及描述统计
5.1.1 计算及研究方法
5.1.2 描述统计
5.2 长期弱势成因的回归分析
5.2.1 初始收益率与长期弱势
5.2.2 公司价值不确定性与长期弱势
5.2.3 投机与长期弱势
5.2.4 公司业绩与长期弱势
5.2.5 上市年份与长期弱势
5.3 长、短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5.4 新股长期发行抑价和上市溢价的实证检验
5.4.1 长期发行抑价和上市溢价的度量
5.4.2 长期发行抑价度和上市溢价度的描述统计
5.4.3 长期发行抑价和上市溢价的成因
6 降低我国新股异常收益率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新股异常收益率的形成机制
6.2 降低新股异常收益率的政策建议
6.2.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2.2 改进网上累计投标询价发行方式
6.2.3 培育理性投资者
6.2.4 规范券商行为
6.2.5 加强市场监管
7 结论
7.1 全文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62957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主题及研究背景
1.1.1 IPO初始抑价现象
1.1.2 IPO长期弱势现象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西方学者对IPO异常收益率的研究
1.2.2 我国学者对IPO异常收益率的研究
1.3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4 分析框架、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分析框架及研究思路
1.4.2 全文主要内容
1.5 全文创新之处及主要不足
1.5.1 全文创新之处
1.5.2 全文主要不足
2 IPO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及文献综述
2.1 IPO收益率的计算
2.1.1 初始收益率的计算
2.1.2 长期收益率的计算
2.2 西方解释IPO异常收益率现象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效率理论与IPO异常收益率
2.2.2 行为金融理论与IPO异常收益率
2.3 西方IPO异常收益率假说综述
2.3.1 西方解释IPO初始抑价现象的假说综述
2.3.2 西方解释IPO长期弱势现象的假说综述
2.4 我国学者对西方假说的实证检验
2.4.1 对初始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2.4.2 对长期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2.4.3 我国学者实证研究结果评述
3 IPO初始抑价成因的对比分析
3.1 影响IPO初始抑价的系统及非系统因素
3.2 中外系统因素差异对IPO抑价的影响
3.2.1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差异
3.2.2 信息披露制度差异
3.2.3 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差异
3.2.4 其他制度差异
3.3 非系统因素差异对IPO抑价的影响
3.3.1 主承销商行为差异
3.3.2 上市公司行为差异
3.3.3 投资者行为差异
4 我国IPO初始抑价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IPO发行抑价的分组统计
4.1.1 我国IPO市场的年度对比
4.1.2 我国IPO初始抑价水平的分组统计
4.2 对西方IPO抑价假说的实证检验
4.2.1 实证研究方法设计
4.2.2 逆向选择假说
4.2.3 主承销商声誉假说
4.2.4 股息支付假说
4.2.5 增发信号假说
4.2.6 原始股东持股比例假说
4.2.7 市场气氛及投机-泡沫假说
4.2.8 西方IPO抑价假说检验结果评述
4.3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IPO抑价的对比分析
4.3.1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变迁
4.3.2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IPO抑价的实证分析
5 我国IPO长期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5.1 长期收益率的计算及描述统计
5.1.1 计算及研究方法
5.1.2 描述统计
5.2 长期弱势成因的回归分析
5.2.1 初始收益率与长期弱势
5.2.2 公司价值不确定性与长期弱势
5.2.3 投机与长期弱势
5.2.4 公司业绩与长期弱势
5.2.5 上市年份与长期弱势
5.3 长、短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5.4 新股长期发行抑价和上市溢价的实证检验
5.4.1 长期发行抑价和上市溢价的度量
5.4.2 长期发行抑价度和上市溢价度的描述统计
5.4.3 长期发行抑价和上市溢价的成因
6 降低我国新股异常收益率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新股异常收益率的形成机制
6.2 降低新股异常收益率的政策建议
6.2.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2.2 改进网上累计投标询价发行方式
6.2.3 培育理性投资者
6.2.4 规范券商行为
6.2.5 加强市场监管
7 结论
7.1 全文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62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86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