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23 01:1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债作为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重要形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然而理论界对外债的研究多限于外债管理体制、选择合理的外债规模和结构以及防范外债风险等方面,直接对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涉及很少。本文在分析我国外债的规模和结构等现实状况,揭示我国外债潜在风险隐患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作用渠道及制约因素。重点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外债的直接技术注入效应很明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要通过与国内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劳动者相结合而发挥,但由于受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影响,效应虽为正,但并不十分显著。外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要受外债结构、国际贸易、对外开放、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最后统筹全文,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综合提出促进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和提高我国外债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3.1 重点和难点
1.3.2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外债效应的理论演进
2.2 外债研究文献综述
2.2.1 外债的一般性研究
2.2.2 外债的经济效应研究
2.2.3 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3.1 外债技术溢出的理论模型分析
3.1.1 模型建立
3.1.2 模型均衡分析
3.1.3 模型结果讨论
3.2 外债技术溢出的作用渠道分析
3.2.1 产业关联效应
3.2.2 员工培训效应
3.2.3 示范-模仿效应
3.3 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4 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外债的现实分析
4.1.1 我国外债的规模分析
4.1.2 我国外债的结构分析
4.1.3 我国外债结构对技术溢出的影响
4.2 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4.2.1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4.2.2 数据筛选与处理
4.2.3 模型估计与调整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4.3.2 异方差检验
4.3.3 实证结果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提升技术吸收能力
5.2.2 提高外债引入能力
5.2.3 优化外债管理结构
5.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1985-2008年我国外债余额
附表2 1985-2008年我国外债构成比例
附表3 1985-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附表4 1985-2008年我国就业人数、人力资本及专利授权量
附表5 1985-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附表6 1985-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4040981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3.1 重点和难点
1.3.2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外债效应的理论演进
2.2 外债研究文献综述
2.2.1 外债的一般性研究
2.2.2 外债的经济效应研究
2.2.3 外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3.1 外债技术溢出的理论模型分析
3.1.1 模型建立
3.1.2 模型均衡分析
3.1.3 模型结果讨论
3.2 外债技术溢出的作用渠道分析
3.2.1 产业关联效应
3.2.2 员工培训效应
3.2.3 示范-模仿效应
3.3 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4 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外债的现实分析
4.1.1 我国外债的规模分析
4.1.2 我国外债的结构分析
4.1.3 我国外债结构对技术溢出的影响
4.2 我国外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4.2.1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4.2.2 数据筛选与处理
4.2.3 模型估计与调整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4.3.2 异方差检验
4.3.3 实证结果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提升技术吸收能力
5.2.2 提高外债引入能力
5.2.3 优化外债管理结构
5.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1985-2008年我国外债余额
附表2 1985-2008年我国外债构成比例
附表3 1985-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附表4 1985-2008年我国就业人数、人力资本及专利授权量
附表5 1985-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附表6 1985-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4040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404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