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05:00
本文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博弈分析
【摘要】: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其特有的“投资+增值服务”方式,受到了融资企业的欢迎。随着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步伐的加快,以及法律、法规逐步对IPO开闸,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地位逐渐合法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私募股权投资中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尤其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投融资中涉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多为单向风险研究,较少分析私募股权投资中涉及的双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且在投资管理阶段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多为单一投资机构对单一融资机构之间的博弈。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在私募股权投资中,融资项目中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的案例逐渐增多,因此多人博弈的情形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本文建立私募股权投资信号博弈模型,针对项目筛选初期面临的双重逆向选择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从融资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入手,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完整分析了信号传递模型中的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并由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融资企业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建立多人私募股权投资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拓展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融资企业的策略行为,得出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中会产生串谋行为,其余局中人则会以偷懒、搭便车等投机行为应对,大大降低了努力水平,增加了双方发生道德风险问题的几率。虽然可转换证券和辛迪加投资等激励行为会一定程度上约束投资方和融资方的投机行为,但是投资方之间的行为则不容易监督。本文试图通过合作博弈理论建立多人合作博弈模型,并结合实际求得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并研究了其与核配置的关系,认为Shapley值满足个人理性,发现在一定假设条件下Shapley值是核配置的特殊情况。在本文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契约理论、实物期权思想与合作博弈中Shapley值的分配策略,建立了私募股权投资双重风险规避机制,通过设计“可转换股权协议”监督投资方行为,并从博弈论角度验证其可行性。
【关键词】:博弈论 私募股权投资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51;F224.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相关文献综述10-13
- 1.3 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13-15
- 1.3.1 文章结构安排13-14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14-15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15-26
- 2.1 私募股权投资15-21
- 2.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与分类15-16
- 2.1.2 私募股权投资运作机制16-17
- 2.1.3 私募股权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17-21
- 2.2 相关博弈理论21-26
- 2.2.1 信号传递模型21-22
- 2.2.2 相关合作博弈方法22-26
- 3 私募股权投资逆向选择分析26-36
- 3.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逆向选择分析26-33
- 3.1.1 私募股权投资博弈前提假设26-28
- 3.1.2 私募股权投资博弈顺序28
- 3.1.3 信号传递模型均衡解分析28-33
- 3.2 融资企业逆向选择分析33-36
- 3.2.1 融资企业逆向选择问题前提假设33-34
- 3.2.2 融资企业信号传递模型均衡分析34-36
- 4 私募股权投资道德风险分析36-48
- 4.1 私募股权投资博弈模型基本假设37
- 4.2 私募股权投资非合作博弈分析37-40
- 4.3 私募股权投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40-48
- 4.3.1 私募股权投资合作博弈特征函数41
- 4.3.2 私募股权投资合作博弈分配机制41-45
- 4.3.3 私募股权投资合作博弈分配机制改进45-48
- 5 私募股权投资双重风险规避机制分析48-54
- 5.1 私募股权投资双重风险规避机制48-50
- 5.2 风险规避机制博弈分析50-54
- 6 结论与建议54-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敏;李湛;王荣;;基于道德风险的科技创业企业多阶段投资博弈决策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55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552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