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NSM模型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0 20:20
本文关键词:基于修正NSM模型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利率期限结构 NSM模型 主成分分析 VEC模型
【摘要】:利率期限结构是研究不同到期期限的资金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是金融数学领域中热点和重点课题之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利率曲线的变动形式越来越频繁复杂。作为基准利率重要参考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而言,研究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动因素,对于把握市场利率水平和变动趋势有着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先介绍了利率期限结构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研究模型,并对各模型的优势和缺陷进行探讨分析。随后针对国债市场的不同国债品种间的流动性差异问题,在现阶段较为成熟的NSM模型中,引入流动性权重,得到修正NSM模型。我们选取了上交所15只国债作为样本,分别对修正NSM模型和NSM模型的实际拟合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NSM模型不仅保留了NSM模型的高拟合精度优势,同时在定价方面更贴近国债的理论价格,表明修正模型在我国市场具备更好的适用性。最后,在基于修正NSM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拟合出的收益率曲线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收益率曲线的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应为:水平因子、倾斜因子和曲度因子。随后通过建立VEC模型对三个主成分因子和四个宏观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各经济指标对于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的相关性结论。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 NSM模型 主成分分析 VEC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F2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2 研究现状8-1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8-9
- 1.2.2 国内研究综述9-11
- 1.3 本文结构与贡献11-13
- 2 利率期限结构13-23
- 2.1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本知识13-15
- 2.1.1 国债收益率概念13-14
- 2.1.2 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义及基本特征14-15
- 2.2 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15-18
- 2.2.1 预期理论15-16
- 2.2.2 流动性偏好理论16
- 2.2.3 优先置产理论16-17
- 2.2.4 市场分割理论17-18
- 2.3 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18-23
- 2.3.1 多项式样条利率期限结构模型18-19
- 2.3.2 指数样条利率期限结构模型19-20
- 2.3.3 B样条利率期限结构模型20
- 2.3.4 Nelson-Seigel利率期限结构模型20-21
- 2.3.5 Svensson利率期限结构模型21
- 2.3.6 NSM利率期限结构模型21-23
- 3 国债收益率曲线拟合模型修正23-34
- 3.1 国债发行现状及问题23-24
- 3.2 模型改进24-28
- 3.2.1 国债的流动性分析24-26
- 3.2.2 引入流动性差异的模型改良26-28
- 3.3 基于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28-33
- 3.3.1 修正模型的实证检验28-31
- 3.3.2 国债收益率曲线估计31-32
- 3.3.3 模型拟合评价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4-44
- 4.1 基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主成分分析34-38
- 4.1.1 主成分分析法34
- 4.1.2 主成分分析模型34-35
- 4.1.3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主成分分析实证35-38
- 4.2 收益率曲线的的影响因素分析38-43
- 4.2.1 数据选取38-39
- 4.2.2 模型建立39-41
- 4.2.3 实证分析41-43
- 4.3 本章小结43-44
- 总结与展望44-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0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海民;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诱导效应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延斌;关于国债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郝瑞丽;信用衍生品定价的传染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佐敇;利率衍生产品的套期保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王兰芬;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威;中国公共投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李正红;中国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李海英;人民币利率互换衍生产品定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5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59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