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择时能力的我国开放式基金合理管理费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择时能力的我国开放式基金合理管理费率研究
【摘要】:过高的固定管理费率和较低的基金收益能力共同作用,抑制投资者参与基金市场交易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基金市场活跃程度。因此,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对于基金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基金管理费率作为计算基金管理者薪酬的基础,有必要与基金的收益能力以及业绩表现联系起来。然而,择时能力是基金的一项重要收益能力,应作为确定管理费率的参考依据。文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将择时项作为基金绩效,首先构建理想情况下委托代理模型,得到基金最优管理费率的理论解,论证了基金管理费率的大小应与基金规模、基金的风险厌恶水平均呈负相关,以及择时能力有助于提高基金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然后,考虑到目前我国基金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的,构建非理想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得到满足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的合理基金管理费率表达式,发现除基金规模和基金类型外,基金收益也是影响基金管理费率的重要因素,收益越高,管理费率应越高;更进一步,在分析我国基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三个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得到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在不同规模水平、不同期望收益水平上分别应该选择的合理管理费率值,证明不同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应不同,同一类型但具有不同期望收益水平的基金也应按照不同水平的管理费率收取费用,并发现目前我国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水平略高于合理水平,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率过高。另外,将基金收益进一步分解,其中,择时能力是基金收益能力的一种,有助于提高基金收益水平;并通过基于投资组合的基金择时估计方法对我国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基金市场中基金的择时能力存在差异;基于择时对基金收益的影响以及基金收益与基金管理费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文章认为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择时能力的基金应该按照不同水平的管理费率收取相应的费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管理费率的确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金管理费率 择时能力 委托代理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关于基金管理费的国内外研究情况11-13
- 1.2.2 关于择时能力的国内外研究情况13-14
- 1.2.3 关于基金管理费与择时能力关系的讨论14-15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创新之处17-18
- 第2章 理论模型18-23
- 2.1 委托代理理论18-20
- 2.1.1 委托代理理论问题及相应理论概述18-19
- 2.1.2 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19-20
- 2.2 TM模型20-23
- 第3章 理想情况下的最优管理费率23-30
- 3.1 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23-25
- 3.2 模型求解25-26
- 3.3 投资者的期望收益26-27
- 3.4 模型结论分析27-30
- 第4章 非理想情况下的合理管理费率30-43
- 4.1 模型构建与求解30-31
- 4.2 关于非理想情况下管理费率的影响因素分析31-32
- 4.3 各因素对基金管理费率的影响分析32-35
- 4.3.1 变量取值32-33
- 4.3.2 数值模拟结果33-35
- 4.4 合理管理费率的确定35-43
- 4.4.1 基金业现状分析36-38
- 4.4.2 管理费率影响因素的取值及现实意义38-39
- 4.4.3 不同类型基金管理费率的确定39-43
- 第5章 基于择时能力的基金管理费率研究43-49
- 5.1 择时能力对基金收益的影响43-44
- 5.2 基金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44-47
- 5.2.1 模型及研究方法的选择44-46
- 5.2.2 样本及参数的选取46
-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46-47
- 5.3 择时能力对基金管理费率的影响47-49
-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49-52
- 6.1 结论49
- 6.2 政策建议49-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博文;刘再华;李荣;;我国开放式基金波动择时能力的实证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张怡;田穗;;证券公司自营绩效评价与择时能力识别[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9期
3 金秀;范美玲;刘烨;;基于小波分析的多期择时能力模型及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0年01期
4 张金华;刘玉珍;刘梦雨;;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刘凯;;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17期
6 郭文伟;宋光辉;许林;柴曼昕;;中国开放式基金风格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8期
7 陈浪南;朱杰;熊伟;;时变贝塔条件下的基金多市场择时能力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潜力;;基金择时能力评估模型之比较——业绩评估模型与投资组合评估模型[J];金融与经济;2009年04期
9 金秀;于莉;;我国债券型基金择时能力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 高琛;偏股型基金择时能力有所改善[N];上海证券报;2012年
2 记者 王彭;大类资产灵活调配 博时回报混合择时能力突出[N];上海证券报;2013年
3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宋楠 于晨;关注择时能力较强的基金[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特约撰稿 张剑辉;基金择时能力或成胜出利器[N];证券日报;2008年
5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代宏坤 庄宇飞;下跌行情基金比拼择时能力[N];证券时报;2011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荣篱;八成基民看重基金择时能力[N];证券时报;2009年
7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代宏坤;基金公司总体不具备择时能力[N];证券时报;2011年
8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师 代宏坤;基金整体择时 操作效果不佳[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 吴泱;CTA市场择时与资产选择能力[N];期货日报;2012年
10 张怡;证券公司盈利莫忘风险[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瑛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寅;投资基金业绩对比[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凡;我国开放式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动态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叶婷;基于MV-GARCH模型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瑞涛;中国私募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孙伟;基于择时能力的我国开放式基金合理管理费率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黄克荣;我国开放式基金择时能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石晓芳;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波动择时能力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于莉;我国债券型基金择时能力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刘鹏;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波动择时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2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65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