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国债期货定价与交易策略浅析

发布时间:2017-08-14 08:34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债期货定价与交易策略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国债期货 中金所 利率预期 衍生品 CTD 转换因子


【摘要】:本文从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特征与价格发现功能入手,分别从国债期货价格形成、价格影响因素及交易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国债期货的现有定价机制已基本趋于完善,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要借鉴历史成功的经验,在具体实践中结合中国期货市场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交易策略。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国债期货 中金所 利率预期 衍生品 CTD 转换因子
【基金】:安徽财经大学科研课题资助项目(ACKY1530);安徽财经大学教研课题资助项目(acjyyb2015073);安徽财经大学科研资助项目(ACKY1404ZD)
【分类号】:F812.5;F724.5
【正文快照】: 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中国国债期货,于1993年正式进行试点。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基础和完善的制度,继“327”和“319”事件后,1995年5月,证监会决定停止国债期货交易。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债现货市场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程度较大提高、金融体系日趋完善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晓求,应展宇;关于重新设立国债期货的若干问题[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菊;中国国债期货的运行制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媛;;对我国重启国债期货市场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年26期

2 肖立强;;国债期货最便宜交割债券的确定与实证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3 王蕾;冯倩楠;;利率市场化、国债期货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功能[J];金融论坛;2015年04期

4 许露;;由“327”事件论恢复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J];湖南农机;2012年03期

5 贺强;辛洪涛;;重推国债期货与我国利率市场化互动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6 冯婷婷;;海外国债期货市场综述[J];吉林金融研究;2015年08期

7 贾云峗;;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期货的发展经验谈起[J];时代经贸;2006年05期

8 艾蔚;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呼唤国债期货的推出[J];上海管理科学;2004年03期

9 郝军;陈思;;恢复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探析[J];特区经济;2009年07期

10 唐向来;;对于重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构想[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迎新;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韦鲁鹏;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资产波动率与衍生产品创新及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张晓菊;中国国债期货的运行制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朱丽丽;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彭利林;我国国债金融衍生产品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马生鹏;我国中长期国债的利率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周涛;恢复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陈晔;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金融创新[D];浙江大学;2007年

7 刘益琳;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金融工具创新[D];浙江大学;2007年

8 吴奇超;我国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基本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贾琪;我国国债市场风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任永刚;国债期货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贵廷;创设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恢复的时机和条件[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2 袁东;论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期货的推出[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3 艾华,万红;关于恢复我国国债期货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2年09期

4 张英姿,林伟君;论目前期货风险管理的缺陷及法律对策[J];上海综合经济;1995年02期

5 徐明圣;恢复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及相关建议[J];决策借鉴;2002年06期

6 田源;中国亟待创建期货投资基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2期

7 叶永刚,黄河;从无套利定价理论看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过去与未来——兼析“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8 李永进;陶田;;对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年01期

9 覃扬眉;出口退税调整影响铜市几何[J];中国金属通报;2003年43期

10 宾建成;国债市场的发展急需恢复国债期货交易[J];理论探讨;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迎新;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二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3期

2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三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二)[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5期

3 苏秦;教你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系列之四 美国国债期货定价原理(三)[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06期

4 ;恢复国债期货的条件尚未成熟[J];金融信息参考;2004年02期

5 高伟;恢复国债期货 规避利率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6 张超;恢复国债期货势在必行[J];中国金融电脑;2005年02期

7 徐寿福;我国恢复国债期货的可行性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5年01期

8 李永进;陶田;;对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年01期

9 王立荣;;国债期货恢复时机日渐成熟[J];投资北京;2006年04期

10 林薇;;关于恢复我国国债期货的思考[J];时代金融;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s,

本文编号:671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671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