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8:05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风险 风险成因 风险评价 对策建议
【摘要】: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随着财权向中央政府转移,事权向地方政府下放,许多地方政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困难。为缓解财政困难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变相借债,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风险已经凸显。一旦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将会严重危害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将其降到最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评价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同时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系统总结了地方政府举债合理性理论和债务风险理论。第三章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与发展、规模与结构、来源与用途客观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总体规模巨大,结构不合理;举债主体和债务形式多样;举债方式隐蔽,债务透明度低;债务违约可能性大;偿债过于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债务管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认为其风险主要由规模、结构、效率、赤字等方面的内部风险和向中央财政转嫁债务负担的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等外部风险构成。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表明上述债务风险的形成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经济体制转轨不到位、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后梳理了现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构建了由内部风险评价指标、外部风险评价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组成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选取14个定量评价指标运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债务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已有大部分省份的债务运行处于风险状态,尤其是贵州、甘肃、青海等省份的债务运行处于高风险状态。第六章,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和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财力保障机制;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与激励机制,规范政府行为;赋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风险 风险成因 风险评价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6-20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20-21
- 1.3.1 研究目标20
- 1.3.2 研究内容20-21
- 1.3.3 研究框架21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21-23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相关理论概述23-34
- 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界定23-28
- 2.1.1 地方政府债务内涵及其分类23-27
- 2.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类型27-28
- 2.2 地方政府举债合理性的理论28-30
- 2.2.1 公共产品理论28-29
- 2.2.2 财政分权理论29-30
-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的理论30-34
- 2.3.1 古典学派债务风险理论30
- 2.3.2 新经济学派债务风险理论30-31
- 2.3.3 近代经济转轨国家的债务风险管理理论31
- 2.3.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理论31-34
- 第3章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其风险表现形式34-46
- 3.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34-41
- 3.1.1 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与发展34
- 3.1.2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34-37
- 3.1.3 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与用途37-38
- 3.1.4 地方政府债务特征总结38-41
- 3.2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构成及表现41-46
- 3.2.1 地方政府债务内部风险及表现41-43
- 3.2.2 地方政府债务外部风险及表现43-46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6-62
- 4.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46-53
- 4.1.1 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46-50
- 4.1.2 经济体制转轨尚未到位50-51
- 4.1.3 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51-52
- 4.1.4 其他因素52-53
-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53-62
- 4.2.1 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53-54
- 4.2.2 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54
- 4.2.3 设计和筛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原则54-55
- 4.2.4 定性分析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55-62
- 第5章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62-73
- 5.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模型及方法62-63
- 5.2 定量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63
- 5.3 研究数据的选取63
- 5.4 实证分析63-67
- 5.4.1 债务风险影响因子提取63-65
- 5.4.2 债务风险影响因子解释及命名65-67
- 5.5 指标风险临界值的确定67-71
- 5.6 评价结果及解释71-73
- 第6章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73-83
- 6.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地方财力保障机制73-74
- 6.1.1 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73-74
- 6.1.2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74
- 6.2 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74-75
- 6.3 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与激励机制,规范政府行为75
- 6.4 赋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75-79
- 6.4.1 赋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的必要性及可行条件75-77
- 6.4.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相关制度设计77-79
- 6.5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79-81
- 6.6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应对不同级别债务风险81-83
- 6.6.1 债务风险等级处于安全区的对策建议81-82
- 6.6.2 债务风险等级处于风险区的对策建议82
- 6.6.3 债务风险等级处于危机区的对策建议82-83
- 结论及研究展望83-85
- 致谢85-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190-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洪源;李礼;;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杜威;姚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可持续性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董再平;;财政分权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4 谢仍明;马亚西;;信用债市场实质违约离我们有多远?——2011年以来中国信用事件评析与2013年展望[J];银行家;2013年01期
5 刘t t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46期
6 余竹旗;胡健;杜婷婷;;财政分权视角下我国推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可行性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4期
7 陆岷峰;张惠;;政府适度负债规模的研究——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中国地方政府负债风险谈起[J];南都学坛;2011年05期
8 谢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构成及预警评价模型构建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799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79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