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结合拔罐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比较未给予干预措施和给予艾灸法、拔罐法、艾灸联合拔罐法,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腰痛症状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探索安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研究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骨科住院的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和试验组C。在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护理干预,试验组A进行艾灸法、试验组B进行拔罐法、试验组C进行艾灸法联合拔罐法。采用下腰痛评价表(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入院当日和15天护理干预后分别对腰痛程度进行评分。将数据整理,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试验前,四组患者一般资料、下腰痛评价表(JO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各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后,四组患者的下腰痛评价表(JOA)的得分,均高于试验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得分,均低于试验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后,下腰痛评价表(JOA)得分组间比较,试验组C与其它三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得分组间比较,试验组C与其它三组,试验组A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后,下腰痛评价表(JOA)自觉症状维度组间比较,试验组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查维度组间比较,试验组C与其它三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维度,试验组C分别与对照组、试验组A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后,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C与其它三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院内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艾灸法和拔罐法或艾灸法联合拔罐法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均取得了显著效果。2.采用艾灸法联合拔罐法相比单一的艾灸法或拔罐法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更显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3.采用单一艾灸法或单一拔罐法,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相当。
前言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根本疗法还是在于治疗原发病和消除相关诱发因素。中西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比较系统的治疗方案。西医通常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难免会产生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各组织器官的损伤;手术治疗在开放术式的基础上发展了介入和微创的治疗方法,虽然方法较多但毕竟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且适应症有限,所以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遵循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理论对疾病的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按摩、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以及中药熏蒸、离子导入和耳压等方法进行护理,安全性高且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效果显著。中医辨证分型来看,急性期疼痛中血疲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多。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血癖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艾灸法、拔罐法或艾灸联合拔罐法的干预,观察不同中医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为缓解血疲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出有效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文献综述
1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通常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平衡遭到破坏,致使纤维环破裂,以及伴随下肢放射痛为主症的腰腿痛疾患。本病是门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多见于20-50的青壮年。突出部位多发生在L4-L5.
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旳认识
虽然上述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辩证分型不同,但其都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对证型进行划分的,因依据相同,所以各学者的分型都可以在其他学者的分型中进行归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型,分别为:血癖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其中血疲证的临床表现为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本研究釆用的分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述标准基础上修订《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其中将血疲证统称为血疲气滞型。通过临床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以血癖气滞型为主,并且临床患者占比较大,所以本研究选取血癖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观察。
研究内容与方法......24
1研究对象............24
2研究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24
结果........34
1四组患者试验前一般资料、症状评分、评分比较............34
2四组患者试验前后评分、改善指数、改善率的比较及评分比较.........34
讨论........41
1研究方法的选择41
讨论
1研究方法的选择
拔罐可使局部呈现高供氧低消耗的状态,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负压所致皮肤疲血还能促进局部红细胞出现自身溶血的现象,良性剌激局部机体,提高体抗力。总之,拔罐法临床应用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床疾病治疗以及护理需求的转变已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特别在骨伤科,,由于其自身疾病谱的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疾病的优势,拔罐法针对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拔罐法在骨伤科疾病中实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技术的开展和更替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便是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拔罐法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推广和验证。
2四组患者试验前一般资料、JOA症状评分、VAS评分的比较情况
说明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疼痛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C在改善率改善指数上提高最明显,对照组改善率改善指数最低,说明艾灸法联合拔罐法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分析原因,艾灸法和拔罐法是我国中医传统治疗手法,其消疲散结和活血化疲的功效是广泛认可的,并且艾灸穴位的选取也是众位医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取穴,具有治疗腰痛,强腰健脊的功效。对痛点拔罐可透邪外出,疏通局部气血,故对于缓解疼痛起到一定效果。并且不论艾灸法还是拔罐法都是建立在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治疗和护理干预相互配合,标本兼治,故疼痛症状能够得到良好改善。
...........
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院内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艾灸法和拔罐法或艾灸法联合拔罐法对血疲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釆用单一艾灸法或拔罐法,对血疲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相当。联合采用艾灸法和拔罐法相比单一的方法对血疲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更显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样本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为哈尔滨市一所三甲医院的名患者。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倚。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地域,全面了解各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证型选择本研究仅选择了血疲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没有对其他证型进行研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不同证型进行干预。霍桑效应影响不排除研究对象受霍桑效应的影响过高的评价了护理效果。未长期对试验效果进行干预和跟踪观察本研究的疗效评价只选取治疗和护理干预的一个周期(天),没有对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也没有对远期护理效果进行随访。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选择不同的干预疗程,并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研究长期护理效果。
........
参考文献:
[1] 朱轶,胡追成,竺融,谢艳艳,口锁堂,吴耀持.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4(01)
[2] 黄开云,刘峻承,王林,王应江,雷朝云,张龙剑锋. 倒悬牵引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3(11)
[3] 薛正海. 连续硬膜外注射治疗37例重度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 2013(10)
[4] 成惠娣,王宝玉,徐星星. 灸法改善风寒湿型腰突症患者疼痛和焦虑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10)
[5] 应丽娟,王金招. 阿是穴穴位贴敷治疗腰腿痛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07)
[6] 徐华. 艾箱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3)
[7] 何洪艳.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进展[J]. 北方药学. 2013(05)
[8] 林永生.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7)
[9] 陈爱娥,沈雷,杨立志,刘芳. 回旋灸配合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03)
[10] 李峰彬,郑世江.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 2013(03)
本文编号:11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