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3 13:48

  本文关键词: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

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专业,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观念的更 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革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护士队 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存 护理教育个培养层次(即,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尚未实现无缝衔 接的教育体系,由于培养目的

、课程设置等原因,高职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 职业资格准入等的学习上升路径被阻断,高职专科护理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 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造成了重复性培养的资源浪费, 也不利于集约行业及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 从护理教育体系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策略指导的文章十分有限。为了科 学合理地对护理教育发展给出政策性、策略性指导,并保证护理教育实施的质 量和效率,需要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护理岗位人才需求和护理教育之 间的矛盾,把他们转换成有力的支持力量。 本研究以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国内外 护理教育制度和模式比较;了解典型区域护理队伍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体系、规模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路。 关键词: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Abstract

Nursing is a patient-centered profession of health service.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model, the updating of health concepts, the alteration of diseases spectrum, and the reform of healthcare system especially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the education of the nurse troop in China pluralized. Nowadays nurses graduate from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junior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rather than purely from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past. However, the four tiers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junior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chools) co-existing in the current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are not seamlessly compatible because of either culturing purpose or curriculum provision. Junior colleges become the actual end-point of some graduates who tend to receive higher level education through either examinations or certifications, which not only lowers the efficiency but also harm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along with a wast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This research is a systematic study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ppeared in China's nurs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We compared different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s and modes of both in and abroad. We explor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nursing troop and the demand of nursing job market in representative areas. We analyzed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scale, quality and the short-comings in nurs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ssociated factors. Thereafter, the ideas and strategies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nursing education were constructed. Key words: Nurs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引言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目的之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基 本人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保障。哈佛大学一项 研究指出,健康收益是世纪人类最重大的进步;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力资本对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左右。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的内涵进一步得到延伸。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生活环境、疾病控 制、卫生服务的改善,人类社会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 率,由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转向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的疾 病模式,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出现健康转型。自从人类起源,每个人只要 生、老、病、死,就有护理行为的发生。护理从最初的人类慈爱、照顾的天性, 演变成为疾病的看护,再到现代护理专业,随着历史的变迁,护理的含义也在 不断发生变化。南丁格尔将护理行为从简单的看护拓展到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 进。年,美国著名护理学家维吉尼亚汉德胜又提出:“护理是帮助健康人或者 患者进行健康维护或者健康恢复的活动,直到健康人或者患者能够独立照顾自 己。”该定义把护理的对象扩展到健康人,更延伸了护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综 合而言,护理是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一门专业,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护理 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良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自主和独立性,通 过与护理对象的交流互动,体现护理专业的功能、内涵和价值。 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设高水平护理队伍的基础。国家教育部于年将护理教育 定位于中等专业,年,大学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余 所学校开设护理中职教育,近所学校开设护理高职,所院校开设护理本科、所 开设护理硕士教育、所开设护理博士教育。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职业教 育逐渐转为中职、高职、本科及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同时,世纪年代 后期国家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支持,有文献统计,年,我国护理本科和护理高 职的招生数量分别是年的倍和倍,护理队伍迅速壮大。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转 型、卫生保健体制革新,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使护士缺乏成为全球性问题, 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为“保证安全的护士配置,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 护理承载了促进人类健康的重任,护理教育是卫生保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充分认识护理教育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取得显 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护理队伍无论在规模数 量上还是培养层次上,无论在专业水平上还是专科拓展上,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有必要从护理教育的教育层次和结构体系、招生规模与教学质量、培养 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之间寻找内在规 律、存在差距以及产生原因,从而提出促进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 养的策略思路,使护理教育建立适应健康转型的三层多元护理教育体系,让护 理人才能够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具备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终身专业发展能力。

第 1 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以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遵循科研与国情、多学科交叉、定量 与定性、研究者与决策者四个结合为原则,从生物学、社会学和教育学视角出 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国内外护理教育制度和模式比较,了解典 型区域护理队伍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探讨分析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体系、规模 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差距、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护理教 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路。 1.2 研究内容 主要阐述健康的内涵和社会价值、界定护理的概念和护士角色定位,以及护理 教育的起源、护理教育的特征,从而揭示护理教育培养专业性人才,既实现人 的终身发展,又促进全民健康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本质。通过文献资料(包括 学术类文献和政策类文献)査阅和历史研究法,了解护理教育的发生发展史和 在此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有助于我们认识护理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并探 讨政策制度对人才培养的环节和结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政策思路的形成提 供依据。通过归纳演绎对护理教育的教育层次和结构体系、招生规模与教学质 量、培养目标和护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与专科化发展要求、质量监控与评价 反馈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两者的差距。在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促 进我国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思路,有治标之策,标本兼治之策,目标 是完善护理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核心是建立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 机制,重点是构建体现护理理念的贯通课程体系,让护理人才能够适应社会, 具备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终身专业发展能力。 1.3 研究方法 包括院校调査和医院调查两部分。院校调査,通过举办护理专业院校教学现 况,收集护理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和教学实施等相关资料;医院调査,通过医 院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了解,一是护理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包括在编情况、学历 结构、年龄分布、职业流动和岗位设置等;二是护理职业领域发展趋势,包括 对人才数量、学历层次、专业化方向、职业技能和执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需求。 鉴于全国目前举办高职护理专业的院校数量较多,分布在各省,特点各异。 通过意向征询表收集对专业课程学习需求的定性资料。在抽取所开办高职护 理专业的院校作为样本后,以方便抽样方法在样本院校选择名左右三年级学生 作为调査对象。预计调査名学生,实际回收征询表份应答率。回收问卷全部为 有效。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及历史研究法。所谓文献分析法,是通 过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整理分类、分析归纳,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发生 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定量和定性原则,分成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 法两种。①文献计量法是通过对某领域范围内的文献进行特征性归纳,采用统 计学方法来科学预测现存问题领域的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通常釆用描述、分

析、评价和预测等实施方法。内容分析法侧重于分析文献的内容特征,是对文 献传递的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和客观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目的在于发现、分析 和预测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一切可以记录与保存、并且有价值的文献均适用 此法进行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确 定选题之后,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广泛査阅了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考核评价、专科护士培养等有关文 献,从而掌握了护理教育研究领域的动态趋势,明确了研究护理教育发展的重 要意义。 历史研究法是在文献査阅的基础上,寻找历史事实和相关资料,并且进行信 息归类、内容分析、史实描述和解释过去的一个过程。本研究确定的历史事实 是护理教育发生发展过程中政策的推动作用。通过查阅有关护理教育的发生发 展历史演变资料,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并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的 结论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育也由医院学徒式培训模 式,在国家制度的导引下,向学院教育、大学教育方向发展,形成完整的教育 制度和体系。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其理论意义在于,揭示政策制度对护理 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会产生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实践意义是为政府部门推 进护理教育体系改革、制定护理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 2 章 护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2.1 健康及其社会价值 健康—词有强壮、结实、完整的意思。打破健康状态称为疾病,即机体受到 干扰,导致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受到损害(主要由肉体疼痛引起)或早亡。在 健康与疾病观点的认知下,传统的健康被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 疾病。生物医学模式时代,《辞海》对健康进行了如下定义:人体各器官系统 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过 各种生理指标进行衡量。这一定义将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出 了劳动效能的观点,然而思维仍固定在生物有机体的角色中,它忽略了作为社 会人对健康的理解与需求。事实上,这种转化尚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资料提供 理论的概括,做出精准而完整的定义存在困难。即使没有明显的疾病,人对健 康或不健康的感觉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毫无疑问,觉得身体健康,,不等于身 体没有疾病。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知识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体格健全或躯 体无病的人不一定就是健康的人,对健康与否的判断需要多角度、多视野的思 考和讨论,不能仅仅取决于是否有疾病的症状或体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得到公认: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不适或疾病,而且要有良好的生 理、心理状态和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概念从生物学的意义,扩展到了精神和社会关系 (社会相互影响的质量)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涉及了人的自然与社会两重属 性,此概念强调人们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协调和一致,其实质 在于人们能够主动设计和调控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压力和 刺激的能力及自我保健能力,以便能愉快、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使自身的身体、 精神、情感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有效地适应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种 种变化,维持身心的平衡状态,体现了整体论的思维方法。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杈利、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健康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人 类生活体现价值的可行能力,健康的身体状态成为保障人类其他行为的基础。 联合国发展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人类的福祉是发展的真正目的,即 长寿且健康的生活是人类发展的首要目的之一经济增长只作为发展的手段之一 而不能成为人类发展的真正目的。因为,健康理应成为评估社会发展的重要维 度之一。健康的社会价值不仅表现在固有的内在价值上,还体现在其在人类发 展过程中的功能性价值上,其功能性价值涉及各个领域,主要内容包括:促经 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个人收入、影响生育率、扩大经济参与度、增 加受教育机会和教育成就,这构成了健康对人类总体发展的若干影响维度。各 学科科领域的学者越来越多地从多学科视角对健康的功能性价值进行研究和分 析。健康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健康的改善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 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比如,年经济学家证实:国民出生预 期寿命每提高,则经济的年增长率就会提高在研究欧洲经济历史时,对人口健

康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在年间,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英国 经济增长。 人类健康水平受到经济发展、卫生服务、教育、公共治理、环境质量等因素 影响,其中,医疗可及性对健康的影响的决定因素不能忽略,例如,印度、斯 里兰卡、中国等国家通过优先发展医疗等社会服务实现了经济低增长期降低了 死亡率。因此,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建立健全适应国情的基本卫生服务制度,把 卫生战略重点放在公共健康和初级卫生保健,详细制定国民健康发展规划和行 动计划,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利用,其中,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医护比和 床护比都是重要指标。护理的行为伴随人类的生、老、病、死而存在,同医疗 相比,护理更重视人而不仅仅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 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作为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国民 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满足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由医 院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网中的重要节点,是医疗可及的终端与基础。 2.2 护理及其社会价值 护理原蕴含抚育、扶助、保护幼小、照顾残疾等涵义。由于历史时期、社会 进步、环境演变和文化传统以及教育投入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对护理的定义也 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尤其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其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的丰富,护理的内涵逐步从简单的照料、照顾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纵深方 向拓展和延伸。表即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对护理概念和内涵的阐 释。自护理职业由来至今,其概念界定不断的完善发展,目前被大多数国家护 理界认可的定义是:所谓护理应包含主动及合作的照顾各年龄群、家庭、团体 及社区以及患病或健康的所有个体,功能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照顾生病 或失能及临终之患者,提倡安全环境并参与研究进展与政策制订。 护士在工作中应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况,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 理,同时,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 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护士是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 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护士 培训应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应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性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从业者需提供健康相关服务, 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要。然而,护理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 家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护士工作内涵的变化离不开社会,护理概念自产生之 曰起也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属性,包括:护理概念从早期的照护与养育逐步发 展为科学与艺术,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与属性;护理服务对象从以往的 病人为主体,扩展到亚健康和健康人群,在空间上,从独立个体扩展到家庭、 社区甚至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护理实鉋侧重点从关注疾病,发展到关注人 的整体健康、功能重建、压力应对与适应能力;护理工作场所从较早期的医疗 机构扩展到社区、家庭;护理的目标不仅关注生理问题,还聚焦在疾病预防、 心理平衡和健康以及关爱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上。在保障个体健康前提下,面 向家庭、社区和其他公共领域发挥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

一个职业应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和某些特性,才会被认定为一种专业。专 业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专业的社会地位和自 主性。细化为六条标准:一个正式的全日制职业;专业组织和伦理法规;知识 和教育;服务和社会利益定向;社区的支持和认可;自治。护理在长期的实践 过程中,护理理论逐渐自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和理论,有明确的为人类健 康服务的专业目标,逐渐成为一门社会认同的专业,已经从一门职业或单纯的 技术发展成一个专业。 护理教育最初起源于欧洲,纵观年来护理教育的发展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由医院釆用带徒培训方式,到医院护士学 校模式,发展到学校学历教育模式三个阶段:最初护理教育通过带徒方式进行, 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二阶段是医院培养阶段,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和 南丁格尔现代护理观的影响,护理教育开始逐渐摆脱带徒训练而进入医院培养 模式。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战地救护工作大大降低了士兵死亡率,护理的科学 作用由此受到高度重视。之后,南丁格尔将战争中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年月 在伦敦创办了圣托玛斯医院护士学校(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学制为四年, 由此开创了现代护理学。南丁格尔根据自己医院护理工作和战地救护工作所获 得的经验提出了护理教育办学思想,即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教育必须有自主 权,护校校长和护理教师应当由护士担任,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南 丁格尔对学校管理、入学标准、课程安排、实习、考核成绩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使护理由学徒式训练进而成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也使护理走上职业化和专业 化的道路。对于学生更注重精神纪律的培养,希望能培育除了具备足够的护理 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能兼备正直与诚实等良好品德,一改过去护理人员的仆 役角色。在南氏办学理念的影响下,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先后建立起以医 院办护校为基础,开展证书教育项目的护理教育制度。年世纪年代期间,院办 护校成为世界各国培养正规护士的主要力量。最后是学校教育阶段,由于院办 护校的护理教育有先天的缺陷,护士培养受限于医院经济支持,重劳力使用而 轻教育功能。为改进这种局面,各个囯家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家学者开始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目前,开设护理博士教育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囯、加拿大、澳 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泰国以及我国的香港等。 现代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国家对中等护理人才需求增 加,推动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中等教育纳入正规的中等教育系统, 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主体,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和教材,并不断扩大招生和增加 临床教学基地,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临床护理实用型人才。1976 年以后,尤其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护理教育重获新生。1979 年,卫生部根据中央关于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颁发《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提出大力加强和整顿现有护理教育,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计划在二、三 年内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试办护理专业(系),将高等护理教育列入高 等学校招生计划,学制暂定为四年,举办高级护理专修班。目前,我国护理教 育已经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一一研究生一一继续教育的护理教育层次,不同学制、 类型的护理教育发展呈现出齐头并进发展的局面。 2.3 护理教育的特征

护理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外,在 专业性质和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基础上具有其独自的特征。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 相适应。为满足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承担着培养各级各层次专 门人才的任务。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护理服务要贴近患 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均促进护理教育的培养 目标不断调整,从而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同时, 借鉴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理念: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及获取 知识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并注意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思考的能力 及奋斗的精神与毅力。将培养目标集中在护理技术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及 人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育对象来源各异基础不同。我国护理教育对象丰富, 既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生源,又有来自护理临床岗位的一 线工作者。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成年期的学生有的来 自护理工作岗位、有的尚未具备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部分中专、大专生由于 考试制度等原因,入学后理论基础课程不够扎实、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 习方法;在职人员承担着妻子、母亲、护士、学生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导致学 习压力大等。中专、大专等层次培养应该强调在实践中成长的特点,而本科以 上层次的培养应该强调在学术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实践人才成长的特点。总之, 人才成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历练。人才成长的循环过程可以有很多阶段性的起 点和终点,但没有一个最终的终点,强调的就是终身学习。教育内容突出运用 护理程序。护理程序的工作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根据工作 需要提出问题、制定相关目标和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体护理将护理程序运 用于临床护理。医学模式转变和整体护理思想的确立,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 会需求的变化,要求护理教育强调个人、群体、多元文化的特点,强调理论教 学与护理实践的结合,体现专业特点,注意发展多学科综合课程,使护理教育 从关注身体开始,拓展到关心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建立突 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护理课程体系。教育组织和方 法关注个性重视能力。护理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它的科学性以及实践性注 定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工 作做好准备。现代护理教育观要求建立包括对人、环境、健康、护理、教学等 在内的护理教育理念,把能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教育教学方法 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高科技手段、模型设备、模拟病人、临床 见习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获得感性认识和 临床经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学习、问题解决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点燃起学生 思维的火花、挖掘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教育管理体现院校密 切合作。由于护理教育涉及医院、社区、家庭等护理行业的特殊性,教育部门 必须要考虑到人才与市场的切合度,在教学安排上需要处理好学校和行业的关 系;由于护理教育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格局,所以还要处理好各个层次 之间的关系,顺利承接各环节的课程衔接、教学实施、质量评估等的安排。这 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有多层次管理的经验,各部门协调发展是实现有效、高效管 理的关键所在。 2.4 护理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

实现护理模式转变,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 发展的功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给护理教育带来挑战,疾病护理、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纳入护理范畴,护士的角色开始变得多样化, 如,宣教者、护理者、咨询者、健康生活倡导者等。新护理教育知识体系更注 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来顺应这些变化。护理专业是既有挑战也有压力的工作, 护士把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视为谋生的职业或终身发展的事业,这对其在专业生 涯中的发展至关重要。若选择前者,当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难以适应的情况时, 就会退却、离职,造成护理专业人才的流失,影响自身和专业的发展。通过护 理教育让护士在进入专业领域之前,既要了解自身的特质、特征和特长;又要 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做好专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增强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 的适应,促进人格的成熟与平稳,进而增强自身潜能的发挥;更要增加专业认 同感,增加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与成就感,使护士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达到自 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教育作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活动时刻反映出社会对行业的需求。当前,世 界各国共同面临诸如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口构成多样化、疾病图谱丰 富化、病因复杂化、高卫生保健费情境下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及管理模式等问 题,如何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则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共 同关心的话题,此外,各国还致力于完善卫生政策和制度,建立社区保健服务 系统,这些均拓阔了护理专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护理教 育的教育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 随之逐步调整。教育目标逐渐从功能制护理模式的人才培养向系统化整体护理 模式人才培养转化,培养途径由学院型向院校合作形式推进,课程体系增加了 人文科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始探索做学一体、任务引导实践能力训练的方法、 多种评价方式也引入教学过程中。护理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护理教育 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进和质量的提升。

第 3 章 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思路

3.1 治标之策 体制性因素的长期积累性、复杂性决定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但在对其 不断探索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继续对现行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探索,否则将永远 不能实现体制性因素的变革。对于政策细化不到位、管理不科学、培养目标不 明确、教学规范不统一、质量监控不完善等问题,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摸索有 针对性、时效性的对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体现现代护理模 式的转变,其次必须深入行业调研,明确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分析岗位工作任 务,归纳出不同层级护理岗位需具备的人文素质要求及岗位能力,结合护士执 业准入标准,设置与护理岗位能力对接的课程,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学生认知 规律对课程进行序化整合,形成护理人文社会、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三大课程 群,构建基于护理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中,护理人文素质教育 融合于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教育全过程,专业基础技能与临床专科技能递进训 练,临床思维从框架形成到成熟完善,实现职业情感、专业技能、临床思维交 互渗透、渐进式螺旋上升的培养。 3.2 标本兼治之策 体制性问题是处理主要矛盾和标本兼治的关键,也是推进改革的关键。然而, 这需要长期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全面统筹、相互协调、深化改革等途径得 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具有宏观指导作用,动态 的人才培养与需求适应机制建设要有三个重要环节:①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 制度,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近期需求主要涉及当前和近期护理人才需求和 引进,可随机发布;短期需求主要涉及来年的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及发展趋势预 报;中期预报以与高职和本科教育学制相当的年为周期滚动,长期需求预报以 年为周期滚动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报要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重点或紧缺人才需求、 引进目录,包括地区、单位、医院、专业和岗位等,并发布中长期综合预测分 析报告。②构建人才信息数据库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网络系统。依托人力资源 管理部门在各级人事部门设立预报站或中心,在政府人事人才职能部门网站设 立预报固定专栏,构建人才需求预测预报的网络系统。进行人才需求信息征集、 反馈、汇总、分析,统一发布各级护理人才需求预测信息和预测分析报告。③ 根据社会、医疗设备、卫生保健等的发展,建立专门的时效性强的护理人才需 求预测中心,分阶段、分地区对医院护理队伍现状(学历结构、能力水平、年 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临床护理所遇问题、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院校人才 培养合作情况等等进行抽样、分析,对毕业生能力提升、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等 进行跟踪调查,以此保证数据收集的前瞻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为相 关部门制定护理人才供需预测报告提供对接性资料。总之,在护理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中,要着力推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 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既培养学生能胜任护士岗位的能力, 也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了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服 务的需求。



  本文关键词: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11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