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文化博览建筑的设计研究及实践-以金石文化博览广场为例
【摘要】 近年来,文化博览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热潮中数量较多、最为重要、发展最快的公共建筑类型之一,在经历了早期以文物展品收藏、历史遗迹保护、专业学术研究等功能为主的发展阶段之后,文化博览建筑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进入了以观众参与体验、普及科教知识、传承地域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时期。积极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大众、提高公众参与逐步成为文化博览建筑发展的新特征,随着文化博览建筑在功能上的转化,其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趋向雷同,如何保持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当务之急,而文化博览建筑作为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场所,首当其冲的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因此,文化博览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文化博览建筑以及地域性建筑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国内外文化博览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相关设计原则,以及文化博览建筑地域性因素的分析与应用,从而提供对文化博览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金石文化博览广场的设计过程与成果,探讨文化博览建筑地域性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博览建筑在设计实践中表达地域性特征提供相关策略和有价值的内容,并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
第一章绪论
正因为文化博览建筑是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这一类建筑而言,它们的设计过程本身对于地域性的要求就远远高于其他建筑类型,从国内外成功的文化博览建筑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一不是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集中展示地域文化的文化博览建筑,综合考虑了物质及精神层面的地域性要素,它不仅通过提供物质环境满足社会的物质功能要求,同时也通过塑造地域性的空间形态,从更深的层次反映出地域性的内在精神、思想观念、人文伦理、道德内涵、审美情趣、行为方式等地域文化内涵,可以说地域性是文化博览建筑的灵魂。但是,反观我们国内正在大量建设的文化博览建筑,粗制滥造、抄袭模仿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有些文化博览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对地域性因素有所考虑,但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设计的原则和手法、转译地域性建筑语汇等方面还十分欠缺,因此及时总结出一套完整、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地域性文化博览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
第二章文化博览建筑相关设计研究
2.1文化博览建筑概念引入
从上面对于博物馆定义的阐述和注解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博物馆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充、积极开放、无限拓展的姿态。博物馆的展品可以包括历史遗迹,自然科学,民族特色,民俗风情,文化展示,科技产品,人物纪念,艺术收藏等多种,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不断有新的类型被纳入到博物馆的范畴中,而这些展品很多都与当地的文化联系起来,特别是在中国,一些新的展览陈列方式和新的展示内容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而大量涌现,拓展了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设施建设的新的增长点。笔者认为,尽管文化博览建筑的概念基本等同于博物馆,但文化博览建筑的文化传播特性使其适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卞富,此可以将文化博览建筑着成是博物馆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高阶形态。
2.2国外文化博览建筑的发展状况及设计实践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博览建筑直到文艺复兴吋期才出现。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其功能已经从单纯的对藏品进行保存和展览,逐步转变为兼具文化展示和研究作用的综合性文化博览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世界各国开始出现展览馆、陈列馆、艺术馆、博物馆,文化博览建筑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封建制度走向解体,巴黎卢浮宫正式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从此,博览建筑不再是富人阶级的专属场所,笔耕文化传播,而是走入人民大众中去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繁荣起来。这一时期,也就是十八世纪,欧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博览建筑,如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图2.11),它们最大的特点在于:一般沿用原有的宫殿、古堡或府邸,经过适当改造后向公众幵放。其特点是,知名度往往较高,不需要新建建筑,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较为厚重的历史感,当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这些建筑一般为欧洲古典风格,建筑非常陈旧,平面布局比较单一,立面装饰也很复杂,尤其是功能上不能满足博物馆的基本需求,缺少配套用房和足够的展示空间。到了十九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新的建造技术、新的建筑材料被运用到建筑中去,理念的变化也使得一些关注功能的博览建筑出现了,这些新建的博览建筑一改博物馆的陈旧形象,对之后的博览建筑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博览建筑不再是储藏和摆放展品的地方,更多的承担了社会公众的教育职能,并且成为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
第三章文化博览建筑的地域性因素分析...........37
3.1自然环境因素分析................37
3.2人文历史因素分析..................50
3.3材料技术因素分析.....................57
第四章案例分析——大连金石文化博览广场.................65
4.1项目概况.........65
4.2设计的立意及过程.....................76
4.3地域性形态构成分析....................80
4.4地域性因素分析........................90
4.5批判的地域主义在案例中的体现.......96
结论...........101
第四章案例分析——大连金石文化博览广场
4.1项目概况
随着近几年来国家有规划、有计划的建设,景区内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建配套设施。本区域已经具有了自我的城市特点。承办建设单位为政府性质的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是经过大连市国资委授权建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行政隶属于大连金石滩发展管理局。作为一个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法人,集团下属包含:金石世界名人蜡像馆分公司、金石缘公园分公司、金石交通运营分公司、金石旅游纪念品商场分公司、金石锚地国际俱乐部分公司;八个控股子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旅游集团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成为金石滩旅游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4.2设计的立意及过程
由于加建建筑大量新功能、新作用的添加,因此,最终建筑形式的确定就不仅仅能够靠简单的文字分析来解决。虽然,建筑以表现和传承大连本地的欧式建筑风格为设计方向,但是这也并不是意味着简单的模仿欧式建筑的各种细部构造,这是因为在旧的建筑形式中要容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就必须要对其建构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在本项目中,建筑上层的博物馆功能所要求的自然采光要求,就必须要在古典的屋顶形制上设置纵向的采光天窗;建筑中的科技天文馆功能所要求的局部大空间要求,也就必须在利用穹顶结构的同时对其相应的空间进行必要的改造。因次,本项目的设计是在老建筑的批判性继承、地域性的理性化借鉴、新功能的创新式设计的统筹考虑下所进行的整合设计。
.........
结论
本文以文化博览建筑和建筑的地域性设计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在对国内外文化博览建筑分别进行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文化博览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相关设计原则,以及文化博览建筑与城市的关系,随后将文化博览建筑和地域性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从各个方面对文化博览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对文化博览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大连金石文化博览广场的设计过程与成果,从地域性形态构成、地域性表达的创新点以及批判的地域主义体现等三方面的解析,来阐述本项目创作生成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理论依据,从而探讨文化博览建筑的地域性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博览建筑在设计实践中表达地域性特征提供相关策略和有价值的内容,并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总的来说,%3%的第一章绪论部分,在广泛的涉猎相关方面的文章书籍之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课题所要研究问题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做出了较为详实的陈述。在绪论的基础上,第二章展开的是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在这一章中,本文从概念的引入与阐释、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历史、国内研究与实践中所体现的不足以及文化博览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和相关设计原则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部分。
.........
参考文献:
[1] 黄乐颖. 地方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及实践[D]. 天津大学 2010
[2] 赵茜. 博物馆建筑创作中地域因素的导入手法[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 胡晓燕. 川渝民俗博物馆地域性创作手法探索[D]. 重庆大学 2009
[4] 王伟. 当代城市综合性博物馆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5] 吴若华. 当代中小型地域性博物馆建筑的场所精神[D]. 湖南大学 2008
[6] 邱亦锦. 地域建筑形态特征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7] 黄文娟. 中国博物馆地域性建筑形态探讨[D]. 湖南大学 2005
[8] 高原. 当代博物馆地域文化建筑表达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10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