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积软黏土的强度特性与桩土界面剪切速率效应
本文关键词:海积软黏土的强度特性与桩土界面剪切速率效应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软黏土 剪切速率 环剪试验 强度特性 桩土界面
【摘要】:针对中等结构性的海积软黏土,开展了剪切速率影响下原状土的三轴CU试验与软黏土 钢管桩环剪试验,分析了其抗剪强度与桩土界面特性的演化规律,并对桩周土剪切后再固结的界面性状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土样的抗剪强度与内摩擦角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单调增大,而黏聚力则相反;发现在不排水条件下,桩土接触界面的峰值强度与摩擦角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也随之增大,应变软化现象更加明显,但相应的残余强度与摩擦角变化甚微;桩周软黏土历经剪切大变形重新固结后,桩土界面的强度性状呈现出峰值强度降低与残余强度增大的特征。
[Abstract]:The triaxial CU test and the circular shear test of soft clay filled with steel pi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ear rate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moderately structured marine soft clay, and the evolution laws of shear strength and pile-soil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soil increase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rate, but the cohesive force is opposite. It is found that under undrained conditions, the peak strength and friction angle of the pile-soil contact interfac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rate, and the strain softening phenomenon becomes more obvious, but the corresponding residual strength and friction angle change little. After the soft clay around the pile is reconsolidated with large shear deformation, the peak strength decreases and the residual strength increase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ile and the soi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广西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186,41372291)
【分类号】:TU41
【正文快照】: 软黏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结构强度,其力学性能受控于结构性的强弱,且具有显著加载速率效应。朱启银等[1]总结了软黏土加载速率效应,但涉及不同强弱结构性土体影响差异性分析不多。陈铁林等[2]开展了人工结构性黏土在不同速率下的压缩和剪切特性试验,发现高应变速率下软化特性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利军;蔡羽;吴应红;;湛江软黏土的流变本构模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殷杰;苗永红;;天然结构性软黏土一维压缩性状模拟[J];山西建筑;2011年36期
3 郭林;蔡袁强;王军;谷川;;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温州结构性软黏土的应变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4 秦明,洪振舜;饱和重塑软黏土的归一化压缩性状研究[J];人民黄河;2004年08期
5 于小军;施建勇;徐杨斌;;考虑各向异性的软黏土扰动状态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6 闫澍旺;封晓伟;;天津港软黏土强度循环弱化试验研究及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7 杨超;杨林德;季倩倩;;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8 陈云敏;陈颖平;黄博;;应力水平对结构性软黏土静力和动力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9 熊玉春;房营光;徐国辉;;软黏土的动力损伤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袁强;陈静;王军;;循环荷载下各向异性软黏土应变-软化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亦显;曹平;赵延林;邓志斌;;软黏土流变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汤斌;俞晓;雷学文;;软黏土单向压缩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邵光辉;赵志峰;;海相结构性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忠苗;杨忠良;;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工作性状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启银;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流变参数统一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克瑾;天津滨海新区新近吹填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华;软黏土中市政道路管线及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2 糜长林;基于软黏土流变特性的桩基变形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韩舰辉;海相软黏土电化学灌浆试验与理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4 李宾;复杂动载作用下吹填场区软黏土的长期变形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5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任倩;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天津大学;2016年
8 刘正义;软黏土屈服特性及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王学超;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龚艳霞;不同排水条件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6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0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