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模拟的砌体墙震后损伤及加固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砌体墙 + 震后加固 ; 参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砌体结构历史悠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尤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所占比例较大,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约80%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均为砌体结构,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至关重要。砌体结构特点突出,建筑材料来源广泛,可就地取材;施工便捷,无需大型施工设备;造价相对低廉;砌块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火性等。但就砌体结构的抗震水平而言,结构自身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历次地震震害调查资料显示,砌体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而言较容易遭受破坏,震后损失也最为惨重。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较差,这也是砌体结构需进行鉴定加固的重要原因。结构修复与加固,是当下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抗震加固,指的是针对一些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的建筑,通过一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其能够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我们通常称其为震前加固。目前对于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较多,发展已较为完善,可以很好的改善结构的抗震能力,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而相对来说,目前对于震后结构修复的研究则相对很少。结构在遭受地震力破坏后在再对结构进行加固修复,我们通常称为震后加固。房屋遭受地震破坏后,在灾后重建阶段,有大量的砌体结构可通过一定的加固修复措施使结构承载力恢复至较好的水平满足规范要求,这部分砌体结构通过结构修复可大大减少新建房屋的施工量。但目前对于砌体结构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后的二次受力研究几乎没有,缺乏数据研究支持。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砌体墙片构件进行精细化建模,采用粘性界面的方式模拟砂浆层的相互作用,并对该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模拟了不同损伤程度下的二次受力情况,得到如下结论:轻微破坏状态时,砌体墙片所受损伤较小,具备较高的抗震能力,骨架曲线基本与原墙重合;中等破坏状态下,墙体刚度下降明显,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下降,但抗震性能下降不大;严重破坏状态下,墙体刚度明显下滑,此时墙体抗震能力较差;接近倒塌状态下,墙体基本接近完全破坏,丧失承载力,基本不具备抗震能力。同时,本文提出了采用生死单元的方法模拟了水泥砂浆钢筋网面层加固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两种加固方法。分别对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及接近倒塌破坏形态下进行了加固分析。通过提取分析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损伤云图等分别得到了对应的加固恢复效果。运用水泥砂浆钢筋网面层加固的方法,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提高显著,在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状态下,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相对于原墙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性能恢复良好,但在接近倒塌形态下,则无法恢复至震前水平。运用碳纤维加固方法,在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下,墙体抗震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其抗震水平超过原墙,在严重破坏状态下,墙体抗震能力恢复至接近原墙的水平,但在接近倒塌形态下,墙体的抗震性能无法恢复至原墙的水平。同时,本文对比了两种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和加固费用,指出加固损伤砌体墙,水泥砂浆钢筋网面层加固要优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真;周德源;王继兵;;BFRP加固严重震损砌体砖墙抗震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2 张令心;刘琛;刘洁平;;芦山地震楼梯间震害调查及思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4期
3 尚守平;雷敏;奉杰超;;砌体结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反演[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张文芳;马军卫;常建兰;;恒压受弯无筋砌体承重墙的受弯能力历经过程特征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6期
5 冯强强;赵福家;;多层砌体结构窗下墙的破坏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2年03期
6 赵彩飞;韩磊;;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及方法研究[J];科学之友;2010年23期
7 冯波;;既有砌体结构的抗震缺陷与加固方法综述[J];山西建筑;2010年21期
8 信任;姚继涛;;多层砌体结构墙体典型抗震加固技术和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林玮;李巨文;;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10 张敬书,潘宝玉;现行抗震加固方法及发展趋势[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益成;郑云;;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桂秋;砌体结构基本受力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瑞彬;砌体精细化建模方法及砌体拟静力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朱震宇;砌体墙抗震性能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冯学刚;砌体结构地震破坏模式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1747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4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