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混凝土抗渗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0:19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抗渗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国内混凝土渗透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渗水法和氯离子渗透法。渗水法能够真实的模拟环境中水的渗透形式,但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氯离子渗透法模拟了溶液中离子的渗透形式,操作相对简单,并且用时也较短,国内众多学者热衷于后者的试验研究。虽然国内学者对渗透性试验方法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还没有一种好的检测方法能够取代现行标准方法,因此国内现有标准使用的仍然是渗水法。除此之外,国内还缺乏混凝土抗渗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和相关标准。Torrent透气法是国外用来测定混凝土构件表层渗透性的试验方法,它有自己的检验标准,并且已经投入商业化应用。该法与国内标准方法相比具有能用于现场检测,仪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测量所需时间短和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等优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和分析Torrent渗透仪的作用机理,使用Torrent渗透性检测仪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压力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验证其可重复性与准确性;(2)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设计等级为P6和P8的混凝土抗渗试验试块,对混凝土试块先进行Torrent透气法渗透性无损伤测试,分析试块影响深度和渗透系数随压力差最大值的变化趋势,并对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C30P6和C30P8试块渗透影响深度的大致分布区间;(3)对同一试块进行渗水高度法试验,通过观察总结出水痕的基本类型,并对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分别得出C30P6和C30P8试块渗透深度的大致分布区间;(4)将两种方法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透水法渗透深度和Torrent透气法影响深度或者压力差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透水法相对渗透系数和Torrent透气法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建立相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的创新点是运用国内外混凝土抗渗的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即国外的透气法和国内抗渗现有标准方法渗水高度法,以期为研制出用于混凝土渗透性现场检测的更加准确快捷的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 渗透性 现场检测 透气法 渗水高度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引言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16
  • 1.4 本文研究思路16-17
  • 1.5 本文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透气法渗透性试验研究18-33
  • 2.1 引言18
  • 2.2 试验装置与试验原理18-20
  • 2.3 透气法理论分析20-22
  • 2.4 试验设计22
  • 2.5 试件设计与制作22-25
  • 2.5.1 试验原材料及其特性22-23
  • 2.5.2 配合比设计23
  • 2.5.3 混凝土试件设计23-24
  • 2.5.4 混凝土试件制作与养护24-25
  • 2.6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25-26
  • 2.6.1 试验装置25
  • 2.6.2 加载方案25
  • 2.6.3 试验过程与结果25-26
  • 2.7 透气法渗透性试验26-28
  • 2.7.1 试验步骤26-27
  • 2.7.2 试验结果27-28
  • 2.8 试验结果拟合与分析28-32
  • 2.8.1 数值拟合基本方法28
  • 2.8.2 回归分析的显著性检验28-29
  • 2.8.3 拟合与统计分析结果29-32
  • 2.9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透水法渗透性试验研究33-42
  • 3.1 引言33
  • 3.2 试验装置与试验原理33-34
  • 3.3 透水法理论分析34-36
  • 3.4 试验概况36-40
  • 3.4.1 试验设计36-37
  • 3.4.2 试验过程37-39
  • 3.4.3 试验现象39-40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40-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透气法和透水法结果对比分析42-52
  • 4.1 引言42
  • 4.2 数据对比分析42-51
  • 4.2.1 数据预处理42-44
  • 4.2.2 数据对比分析44-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2-55
  • 5.1 本文工作总结与结论52-53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 参加的科研项目58-59
  • 已获奖励及荣誉称号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洁;张士萍;宗兰;顾月琴;;基于渗透性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J];江苏建材;2014年04期

2 宋洋;赵禹;祝百茹;;橡胶轻集料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4年05期

3 申开放;张超;张家平;孙凌;;高强混凝土抗渗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5期

4 贾路风;史才军;曹张;王德辉;胡张莉;吴泽媚;欧志华;;混凝土渗透性的就地测试方法综述[J];材料导报;2013年21期

5 王志鹏;;轻集料混凝土抗渗性改善试验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3期

6 石亮;吴烨;刘建忠;;TORRENT法测试混凝土空气渗透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10期

7 韩阳;段君峰;丁会甫;;混凝土保护层渗透系数测试方法研究[J];混凝土;2011年11期

8 张雷;王莉华;王振;;混凝土抗渗性能及其试验方法评述[J];广东建材;2011年07期

9 于立;;关于实体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的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3期

10 陈改新;;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进波;混凝土保护层结构与渗透性现场检测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文宇;橡胶混凝土抗渗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2 胡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分析和评定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徐宝维;混凝土抗渗性能及检验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抗渗性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4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8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