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压弯型铅环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7:27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对人类的生命、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造成重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安装耗能元件,以此来达到建筑结构抗震的目的;阻尼器作为一种被动耗能元件,以往大部分都通过阻尼材料的剪切或者挤压变形来设计,达到耗能效果,本文通过使铅环产生压弯变形的方式,设计出全新的铅阻尼器——压弯型铅环阻尼器,并对其各个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学以致用,研究了其对建筑结构抗震的作用,全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阻尼器模型的设计;首先,以被动控制理论为基础,设计出全新的阻尼器——压弯型铅环阻尼器;阐明其工作原理和各部分构件的形式;在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改变单一参量的方式,逐一对可能影响到铅环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包括:铅环的截面弦长半径、宽度、厚度、加载周期、循环次数,并分析这些参量铅环耗能性能的影响;铅环宽度和厚度与阻尼器的耗能能力呈现正相关;铅环截面弦长的增加(铅环越扁),耗能能力减小,而加载周期和循环次数对其耗能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其次,对压弯型铅环阻尼器进行改进;对最初设计进行升... 

【文章来源】: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压弯型铅环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研究


软钢钢阻尼器

摩擦阻尼器


追溯摩擦阻尼器的由来,最早在 1997 年的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欧进萍教授等人,通过对 pall 摩擦耗能器进行改良,设计了组合钢板耗能器;次年,周云等人受此启发,便研制了弹塑性——摩擦复合耗能元件以及双环耗能器等多个全新形式的耗能装置;到 1999 年,周云联合刘季等人,共同研发了一款简单使用、构造紧密,造价低廉的新型阻尼器,钢屈服—摩擦复合阻尼器,同年,东南大学王曙光等人通过组合耗能;即将圆环与摩擦元件进行组合,当外部圆环产生塑性变形、内部摩擦元件产生摩擦功,将这两者进行叠加组合,共同发挥耗能作用,故此有弹塑性—摩擦复合耗能器。到了本世纪初,2006 年,山东大学赵东等人,设计了一款新型摩擦阻尼器,除了拥有传统阻尼器的功能外,摆脱了之前常见的摩擦型阻尼器只能提供恒定阻尼力的这一弱点,因为这一发明,获得了专利;云南省镇戎中学作为试点,就已经使用了 T 形芯板摩擦阻尼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粘性阻尼,粘弹性材料,应变幅值


吉林建筑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历程,如图 1-5 所示,最早的是美国 3M 公司设计研发,简单来说,将粘弹性材料置于两块 T 型钢板之间,两块钢板产生相对错动,通过粘弹性材料的变形来达到耗能的目的;研究表明粘弹性材料的耗能特性受到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响,并呈现处一定相关性;具体变现为:当应变幅值该变量小于 50%时,几乎无影响;与频率呈正相关,温度升高,粘弹性材料耗能性能下降,呈现负相关;遇到大应变时,当循环次数增加时,耗能能力会发生衰退,逐步衰减到某一个恒定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附加黏滞和黏弹阻尼器的结构减震分析[J]. 田英侠,杨萍.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基于厚板的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建模及动力学特性系数识别[J]. 王震林,刘占生,张广辉,周泽新.  航空动力学报. 2019(03)
[3]虚拟仿真试验在抗震概念性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杨小卫,边亚东,林庆利.  河南建材. 2019(01)
[4]金属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模拟分析[J]. 任小龙,赵亚哥白,王亚杰,黄新宇,王璇,韩静怡.  山西建筑. 2019(05)
[5]高烈度地区物流类建筑消能减震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 李博宇,王然,于森林,束伟农,张盟,张延赫,毕鹏飞,郝淑敏.  建筑结构. 2018(20)
[6]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振动特性实验研究[J]. 张瑾,王小静,董健,陈超,沈轶钒,沈杰希.  润滑与密封. 2018(10)
[7]隔减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与选择[J]. 兰香,潘文,赖正聪,苏何先.  建筑结构. 2018(18)
[8]消能减震及软钢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 韩建强,丁祖贤,张玉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5)
[9]基于变截面铅盘阻尼器的框架梁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减震分析[J]. 尹新生,郝峰,王召震,李燕莹,李百隆.  建筑结构. 2018(S1)
[10]基于消能减震的带消能墙框架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 黄忠海,刘付钧,李盛勇,张文华,郭伟亮,常磊.  建筑结构. 2017(08)

博士论文
[1]新型铅阻尼器与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 刘猛.北京工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波形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高泽宇.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2]采用不同减震结构体系的防灾关键建筑地震损失研究[D]. 叶良浩.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8
[3]具肘节位移放大机制的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D]. 王菲菲.兰州理工大学 2018
[4]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试验及其恢复力计算方法[D]. 郭新燕.郑州大学 2017
[5]位移型阻尼器对高层钢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研究[D]. 张宇杰.兰州交通大学 2017
[6]金属阻尼器与粘弹性阻尼器兼用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研究[D]. 张耀笑.江苏科技大学 2017
[7]T型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消能减震分析[D]. 杜锐.安徽建筑大学 2017
[8]粘滞阻尼器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D]. 刘胜林.天津大学 2017
[9]带U形弧的变截面铅盘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研究[D]. 王沙.吉林建筑大学 2016
[10]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导则制定[D]. 刘萌.昆明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16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216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