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设计研究——以深圳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05 21:17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载体空间,新型产业园建筑主要集聚了创新研发功能。结合创新研发职能的工作生活需求,以及深圳当下可建设用地稀缺、高层高密度的城市发展背景,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呈现多功能复合的状态。通过对深圳新型产业园多样性功能的梳理,将多样性的功能分为产业功能和配套功能两大类,其中配套功能包括服务研发、办公的生产性配套功能和为园区工作者提供生活休闲服务的生活性配套功能,以及为园区运转提供支撑的市政配套。最后从功能之间的主从关系、服务关系、布局关系、配比模式四个方面解析新型产业园中各功能体块的组合原则和逻辑。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化在城市高密度的驱使之下呈现三维立体复合的状态。结合场地条件,归纳得出新型产业园建筑在水平维度呈现出并置式、组团式、群组式、混合式四种复合模式,在竖向维度上呈现出叠加式和融合两种复合模式。并运用水平分层和跨层融合的策略完成复合状态下的流线组织。紧接着笔者选取选择本人亲自参与的设计实践项目和笔者所在工作室合作伙伴方的中标待建项目,验证笔者对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化、复合化设计策略总结的准确性。本文根据现状研究对未来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发...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产业结构调整
1.1.2 城市空间高密度化
1.1.3 产业载体建设目标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创新点
1.3 研究对象
1.3.1 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
1.3.2 多功能
1.3.3 复合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关于新型产业园的研究
1.4.2 关于多功能复合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发展概述
2.1 产业园的类型研究
2.2 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的发展演变
2.2.1 世界范围内科技产业园的发展
2.2.2 我国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2.3 深圳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与国外内科技产业园建筑对比分析
2.3.1 与国外科技产业园建筑的对比
2.3.2 与国内其它产业园建筑的对比
2.3.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特点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案例调研
3.1 选例背景
3.2 调研分析
3.2.1 天安龙岗数码新城(四期在建)
3.2.2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
3.2.3 科兴科学园
3.2.4 侨城坊
3.2.5 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在建)
3.2.6 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
3.2.7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3.2.8 天安云谷一期、二期(二期在建)
3.2.9 万科云城
3.2.10 创智云城(二、三、四期在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化
4.1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多功能化的推动因素
4.1.1 创新型人才对新型产业园的功能需求
4.1.2 产业园规划理念变革
4.1.3 产业用地政策创新
4.2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组成
4.2.1 产业功能
4.2.2 配套功能
4.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功能组成关系
4.3.1 功能定位上的主从关系
4.3.2 功能属性上的“服务”关系
4.3.3 功能布局原则
4.3.4 多功能配比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复合化
5.1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复合化的推动因素
5.1.1 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化要求
5.1.2 集约化用地的要求
5.1.3 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要求
5.2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复合模式
5.2.1 水平复合模式
5.2.2 竖向复合模式
5.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的流线组织
5.3.1 水平分层
5.3.2 跨层融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的设计表达
6.1 规划设计:“群组式”的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
6.1.1 项目概况
6.1.2 功能组成
6.1.3 复合模式
6.1.4 流线组织
6.2 建筑设计:“组团式”的南山科技创新中心
6.2.1 项目概况
6.2.2 功能组成
6.2.3 复合模式
6.2.4 流线组织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设计趋势与展望
7.1 产业用房弹性化
7.2 单一与多样并存
7.3 公共资源共享化
7.4 工作生活社区化
7.5 绿色生态
7.6 产业园区虚拟化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9949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产业结构调整
1.1.2 城市空间高密度化
1.1.3 产业载体建设目标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创新点
1.3 研究对象
1.3.1 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
1.3.2 多功能
1.3.3 复合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关于新型产业园的研究
1.4.2 关于多功能复合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发展概述
2.1 产业园的类型研究
2.2 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的发展演变
2.2.1 世界范围内科技产业园的发展
2.2.2 我国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2.3 深圳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与国外内科技产业园建筑对比分析
2.3.1 与国外科技产业园建筑的对比
2.3.2 与国内其它产业园建筑的对比
2.3.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特点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案例调研
3.1 选例背景
3.2 调研分析
3.2.1 天安龙岗数码新城(四期在建)
3.2.2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
3.2.3 科兴科学园
3.2.4 侨城坊
3.2.5 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在建)
3.2.6 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
3.2.7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3.2.8 天安云谷一期、二期(二期在建)
3.2.9 万科云城
3.2.10 创智云城(二、三、四期在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化
4.1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多功能化的推动因素
4.1.1 创新型人才对新型产业园的功能需求
4.1.2 产业园规划理念变革
4.1.3 产业用地政策创新
4.2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组成
4.2.1 产业功能
4.2.2 配套功能
4.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功能组成关系
4.3.1 功能定位上的主从关系
4.3.2 功能属性上的“服务”关系
4.3.3 功能布局原则
4.3.4 多功能配比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复合化
5.1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复合化的推动因素
5.1.1 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多功能化要求
5.1.2 集约化用地的要求
5.1.3 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要求
5.2 深圳新型产业园建筑的复合模式
5.2.1 水平复合模式
5.2.2 竖向复合模式
5.3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的流线组织
5.3.1 水平分层
5.3.2 跨层融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的设计表达
6.1 规划设计:“群组式”的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
6.1.1 项目概况
6.1.2 功能组成
6.1.3 复合模式
6.1.4 流线组织
6.2 建筑设计:“组团式”的南山科技创新中心
6.2.1 项目概况
6.2.2 功能组成
6.2.3 复合模式
6.2.4 流线组织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深圳新型多功能复合式产业园建筑设计趋势与展望
7.1 产业用房弹性化
7.2 单一与多样并存
7.3 公共资源共享化
7.4 工作生活社区化
7.5 绿色生态
7.6 产业园区虚拟化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9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98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