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4-11-12 16:07
摘要:“慕课”作为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已在教育领域掀起大规模的教学风暴。它的兴起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审视慕课,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慕课,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以协同的精神推进慕课,从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慕课”,基础教育,思考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并强调,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大厦的基石,其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我国基础教育的困惑与难题,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冲击着现行教学模式,影响着师生角色转变,而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慕课”触动基础教育的神经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英语首字母缩写形式的音译。2012年,“慕课”风靡世界,这一年被《纽约时报》刊文称之为“慕课元年”。2013年,“慕课”浪潮席卷中国,被认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此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目前,“慕课”以其高水平、高互动和高开放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同时,慕课之风业已吹进基础教育领域,并深深触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神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慕课”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深刻变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指出,“‘慕课’形式用于基础教育,将能提升全国教育水平的底线”[1];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是教育史上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优势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慕课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将更适合于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产生的效果也将远远超过在高等教育产生的效果”[1]。然而,“慕课”作为新事物,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推行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提出,“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存在着网络条件、教师条件和费用问题三个现实约束;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指出,“慕课”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网络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和教程系统还不完善两方面不足。[1]2013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和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正式成立了C20慕课联盟(高中)。不久,又成立了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其目的就是计划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慕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变革现行教学方式,改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慕课”真的适合我国基础教育吗?它能否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诸多问题映入脑海,“慕课”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希望还是幻想,只能拭目以待。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应对策略
当前,“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这位“不速之客”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冲击着我国的基础教育。面对“慕课”的兴起,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避而不谈,又不能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慕课,绝不意味着取代传统课堂,慕课的角色将定位在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完善”。[2]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慕课”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应对之策。
1.以辩证的眼光审视“慕课”
目前,围绕“慕课”,我国教育界形成“挺慕”和“慎慕”两派。前者认为“慕课”作为新生事物,是一场颠覆传统的教育革命,改变了传统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将引发一场深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后者则认为“慕课”将影响师生交流,助长学生惰性,无法改变网络的虚拟状态和教程系统的不完善情况,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如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秘书长吴志宏所说,对于新生事物,存在不同观点是很正常的,“不同观点的出现,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对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实践的研究和反思。大胆设想,谨慎实践,本身就是对新生事物应有的态度”[3]。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看待“慕课”,不能只看其形式上是否新潮,现象上是否新奇,学习方式上是否新颖,就随意地主观臆断和胡乱判断。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和平静的心态去审视“慕课”对教育的影响,看它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否适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知道,“慕课”始于高等教育,它能否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还需要长期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神经过敏地高估慕课的作用,不顾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就一味地“拿来主义”;更不能麻木不仁地低估慕课的影响,不管“慕课”的基本特点和本质特征就盲目地“全盘否定”。这两种作法都将不利于“慕课”为我国基础教育更好地服务。
2.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慕课”
“慕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它以其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突破了地域疆界、经济条件、交流群体、师资力量、传统课堂等种种限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免费网络课程,这不仅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和最新知识体系在国际范围内的共享,充分发挥不同国家的学校师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而且有助于推进各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得当、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要开拓国际视野,积极与国际接轨。“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网络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及时分享到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通过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催促我们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注重“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未来发展。当然,我们在基础教育领域接纳“慕课”,并不是为了“赶时髦、玩时尚”,更不是作秀,而是扎扎实实地利用慕课的各种优势,打破昔日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因此,面对“慕课”热潮,我国基础教育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敞开大门,勇敢地融入其中,除了避免在这场在线教育浪潮中失语旁落之外,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从而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
面对“慕课”风暴来袭,中国“慕课”该如何打造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在线教育?国务院参事汤敏曾在“慕课”研讨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即“我们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4]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因此,本土化‘慕课’绝不能是简单的‘镜像’,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1]慕课作为一种“舶来品”,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冲破陈旧理念,利用各种优势,取长补短,改革创新,才能为我所用。毋庸置疑,“慕课”一方面以更加符合学习规律的“微课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突出了个性化学习,促使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另一方面以崭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迫使教师深刻反思传统教学方法,重新追寻自我价值,促进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的导学者、助学者”转变。另外,“慕课”还以其“教与学、学与学”的多重互动,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启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慕课”这场新教育革命,不但对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产生着深远影响,而且还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因此,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借鉴的基础上求真务实、鼓足勇气、开拓创新,才能力争打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基础教育慕课体系,进而结合“翻转课堂”,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3.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
面对“慕课”风暴来袭,中国“慕课”该如何打造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在线教育?国务院参事汤敏曾在“慕课”研讨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即“我们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4]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因此,本土化‘慕课’绝不能是简单的‘镜像’,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1]慕课作为一种“舶来品”,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冲破陈旧理念,利用各种优势,取长补短,改革创新,才能为我所用。毋庸置疑,“慕课”一方面以更加符合学习规律的“微课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突出了个性化学习,促使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另一方面以崭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迫使教师深刻反思传统教学方法,重新追寻自我价值,促进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的导学者、助学者”转变。另外,“慕课”还以其“教与学、学与学”的多重互动,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启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慕课”这场新教育革命,不但对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产生着深远影响,而且还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因此,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借鉴的基础上求真务实、鼓足勇气、开拓创新,才能力争打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基础教育慕课体系,进而结合“翻转课堂”,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4.以协同的精神推进“慕课”
基础教育是国家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关系民族整体素质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基础教育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然而,构建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慕课”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不能只局限于校内和教育体系内,还应重视政策、技术、市场和媒体等外部力量。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教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首先,国家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规则、制定扶持和发展政策,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逐步完善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慕课教程系统;其次,全国各地区中小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尝试性地借助于“慕课”平台,探索实施“翻转课堂”,为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慕课”的具体制作与良性运行也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课件设计专家、课堂教学教师及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例如就制作队伍而言,“需要包括摄影师、教学设计师、IT专家与讲台专家等在内的专业人士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工作”。[5]由此,我们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和落实经费投入,立足于自我,放眼于世界,着眼于实际,着力于质量,加强合作,协调创新,才能更好地借助慕课平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积极推进慕课,并不是盲目地趋之若鹜,而是清醒地未雨绸缪。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慕课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共同克服矛盾和解决问题,从而创建既有国际视野又兼具中国特色的国内基础教育网络课程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铺开新道路的同时,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慕课”将有助于共享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更新教育理念等,进而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学方式落后及学生创新力不足的状况,这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成效。面对“慕课”时代的来临,与其消极观望,错失良机,不如主动参与,占得先机。
由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眼于时代特征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状况,着眼于慕课的基本特点和在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而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慕课”平台。然而,我们要清楚“慕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与学产生强力的冲击作用,但是即将到来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并非来自于技术进步,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如何让学习更有意义!”[6]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所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课’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给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慕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需要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最后怎么样还要靠实践检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因此,发展充满个性的中国“慕课”在线教育模式,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另外,“慕课”的具体制作与良性运行也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课件设计专家、课堂教学教师及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例如就制作队伍而言,“需要包括摄影师、教学设计师、IT专家与讲台专家等在内的专业人士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工作”。[5]由此,我们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和落实经费投入,立足于自我,放眼于世界,着眼于实际,着力于质量,加强合作,协调创新,才能更好地借助慕课平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积极推进慕课,并不是盲目地趋之若鹜,而是清醒地未雨绸缪。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慕课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共同克服矛盾和解决问题,从而创建既有国际视野又兼具中国特色的国内基础教育网络课程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铺开新道路的同时,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慕课”将有助于共享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更新教育理念等,进而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学方式落后及学生创新力不足的状况,这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成效。面对“慕课”时代的来临,与其消极观望,错失良机,不如主动参与,占得先机。
由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眼于时代特征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状况,着眼于慕课的基本特点和在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而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慕课”平台。然而,我们要清楚“慕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与学产生强力的冲击作用,但是即将到来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并非来自于技术进步,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如何让学习更有意义!”[6]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所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课’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给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慕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需要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最后怎么样还要靠实践检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因此,发展充满个性的中国“慕课”在线教育模式,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盼,王湘蓉等.慕课来袭—基础教育准备好了吗?未来教育家,2013(2).
[2]徐倩.慕课能否撼动课堂.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3]王晓波,牟艳娜.慕课—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创新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4]汤敏.别人都慕课了我们怎么办.中国教育报,2013-10-23(2).
[5]郭英剑.中国慕课发展的三大问题.中国科学报,2014-04-03(7).
[6]倪闽景.用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的应用.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7]梁杰“.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中国教育报,2014-01-07(03).
本文编号:10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