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发展性评价中心 大学生 就业胜任力 反馈 开发设计
【摘要】: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提高自身就业胜任力,获得满意的工作,是困扰大学生的一项重要问题。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发展性评价中心技术运用于就业胜任力提升方面,并针对大学生进行实际干预培训。研究探讨了基于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开发的可行性,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设计,总结出发展性评价中心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共分为两个子研究:研究一:大学生就业胜任力问卷的编制。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得出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通用维度。并在专家评定的基础上,提炼出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方面可发展的维度,构建出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进行问卷编制及分析验证。对问卷进行预测,分析包括问卷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修改和删题,形成正式问卷;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效度检验,总结出五个维度,分别是自我管理、人际交往、口头表达、问题解决和适应能力,共22题。经验证,大学生就业胜任力问卷科学有效,满足心理学相关测量指标,可以为下一步分析提供理论工具。研究二:在研究一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验证发展性评价中心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方面的有效性。针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五个维度,进行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常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发展性评价中心活动干预,常规组进行讲授式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照组不予任何措施。培训前一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一周进行后测,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分组中,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培训效果最佳,被试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和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问题解决方面无显著变化。本研究将人才测评中发展性评价中心技术运用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开发方面,是对就业胜任力研究的补充。同时,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实际运用,突破了以往的常规培训,是对评价中心的发展功能的探索,对未来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中心 大学生 就业胜任力 反馈 开发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引言9-1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2 文献综述11-25
- 2.1 胜任力11-17
- 2.1.1 胜任力的概念11-13
- 2.1.2 胜任力的理论模型13-14
- 2.1.3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14-15
- 2.1.4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相关研究15-17
- 2.2 发展性评价中心17-25
- 2.2.1 评价中心17-21
- 2.2.2 发展性评价中心21
- 2.2.3 基于发展性评价中心的研究21-23
- 2.2.4 评价中心和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异同23-25
- 3 研究的总体构思25-28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设计25-26
- 3.3 研究工具和材料26-28
- 3.3.1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问卷26
- 3.3.2 评价中心具体方法设计26-28
- 4 研究一大学生就业胜任力问卷的编制28-38
- 4.1 研究目标28
- 4.2 预测问卷编制28-30
- 4.2.1 文献分析28-29
- 4.2.2 专家会议法29-30
- 4.2.3 编制预测问卷30
- 4.3 预测问卷施测与分析30-32
- 4.3.1 项目分析与检验30-32
- 4.4 探索性因素分析32-34
- 4.5 验证性因素分析34-35
- 4.6 信度35-36
- 4.7 效度36-37
- 4.7.1 结构效度36
- 4.7.2 内容效度36-37
- 4.8 问卷编制小结37-38
- 5 研究二发展性评价中心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有效性验证38-47
- 5.1 研究目的38
- 5.2 研究假设38
- 5.3 研究方法38-41
- 5.3.1 研究对象38
- 5.3.2 研究工具38-39
- 5.3.3 研究步骤39-41
- 5.4 数据处理41
- 5.5 研究结果及分析41-46
- 5.5.1 发展性评价中心数据分析41-42
- 5.5.2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42-46
- 5.6 结果46-47
- 6 讨论与结论47-50
- 6.1 结论47-48
- 6.1.1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维度的界定及问卷编制47
- 6.1.2 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干预措施培训效果显著47-48
- 6.2 研究的局限性48-49
- 6.2.1 样本取样问题48
- 6.2.2 发展性评价中心的模拟情境48
- 6.2.3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量表社会赞许性影响48-49
- 6.2.4 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复杂性49
- 6.3 研究的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8
- 附录58-63
- 致谢63-64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培;;发展性评价对学困生的激励作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12期
2 季同根;;对英语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12期
3 李勇;发展性评价新理念实施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高燕萍;;英语课堂发展性评价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朱雅林;;发展性评价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2期
6 张进成;论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S1期
7 陈丽嫦;;中学英语说的能力的发展性评价[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8 虎高英;;论美术教学改革中发展性评价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杜娜;;以发展性评价促进特长生的学业成长[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10 龙敏;;发展性评价在英语写作评分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作树;;浅谈教师发展性评价[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韦鸿岸;;基于办公自动化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的构建[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大飞;;试论教育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陈鸿飞;;小学劳技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A];中国名校卷(浙江卷)[C];2013年
5 郑志湖;;“以学论教”多元发展性评价方法探索[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6 韦鸿岸;;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实现的新途径[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亚艳;;谈关于“教师专业自我促进与发展”考核与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张传海;;建立激励机制 善于感情投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9 马连洁;;构建德育、学业、成长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高中生发展性评价的探索和实践[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文玲;;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特殊学校包班制的发展[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刘尧;大学教学应实施发展性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伊宁市第十五小学副校长 郝少美;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轨迹[N];伊犁日报(汉);2010年
4 天津市教科院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 刘金明;对有效实施发展性评价基本条件的思考[N];天津日报;2008年
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田毅鹏 董海霞;用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方鸿琴;增值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育公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江苏省黄桥中学分校 严邦建;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嵩明县杨林镇一中 张树林;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昊;中小学试点发展性评价[N];北京日报;2005年
10 徐州市鼓楼区民主路小学 高祥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瑾;发展性评价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晨;专业化视域中的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宋微;中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邱宇;发展性评价在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胡翠;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孙超;基于发展性评价中心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谢婧;发展性评价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小妮;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鑫;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现状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德勇;初中学段写作发展性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9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8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