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学者群体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6 06:31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学者群体及其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社会学 学者群体 学术人


【摘要】:一门学科的建立固然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思想背景,而时代与思想的有机结合却必须由该学科的专家学者来完成,由此体现出现代"学术人"的特殊作用。近代中国专门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主要利用由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学科优势,分别以教育学类刊物和团体及社会学类刊物和团体作为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藉此聚合并形成近代教育社会学学者群体,在高校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的学者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些学者大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深受国外思想因素的影响、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关注中国教育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学术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与乡村建设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4YJC88009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BAA050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一、学会与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学者群体若据一门学科建制三个主要的标志,即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确实如有学者所认为的“很难说已经确立起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的地位”,原因在于“只是在学校开设了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瑞华;争鸣中的教育社会学之研究对象[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张人杰;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二十年建设(1979——2000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戈白文;教育社会学研究选题动态[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04期

4 钱扑;论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J];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5 李长伟,杨昌勇;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易东平;论学科体系中的教育社会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楚江亭;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8 庄西真;教育社会学的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9 高水红;“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10 邓伟志;;教育社会学的前沿问题[J];群言;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吴涛;;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昌勇 胡振京;中国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艳;学校组织中的病理现象及其诊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太忠;隐蔽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俊翔;边缘生存:“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学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7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147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