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论网络文化视阈下学校德育的适应与变革

发布时间:2017-11-17 16:27

  本文关键词:试论网络文化视阈下学校德育的适应与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德育 网络文化


【摘要】:随着网络文化向学校德育的不断延伸,学校德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网络文化时代的学校德育应该在正确认识学生道德生存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实施,对网络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延伸做出正确且及时的回应。
【作者单位】: 淄博市技师学院;
【基金】:2016年度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德育研究”(编号:16AJY079)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互动生态研究”(编号:YG15035)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网络文化已经深深地进入广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德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触网程度、触网倾向与触网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机制的诸个方面,学生网络道德生存与现实道德生存呈现出分离与交叉并存、促进与消解共生的发展态势。学生现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月英;采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道德情感[J];黑龙江教育;2001年Z2期

2 韩光辉;漫谈青年学生道德建设[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曾晶;落实《纲要》精神 加强学生道德建设[J];学习导报;2002年05期

4 郑琳;;弘扬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怀[J];职业技术;2007年22期

5 屈方;乔安娟;;网络对学生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解决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09期

6 宋鉴;;论高职学生道德建设中的自律与他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3期

7 兰公湖;赵建民;;中职生道德、心理现状调研及教育对策[J];职业技术;2012年07期

8 卜祥富;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三种形态及其培养[J];石油教育;1996年11期

9 邝天舒;义务工作──青年学生道德实践的一种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10 李正洪;应重视学生道德接受规律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9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扬;;中学生道德测评——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贡华维;摸清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薄弱点[N];天津政法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宇静;新时期小学生道德与德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喀什大学;2016年

2 王付顺;高职学生道德学习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哲;断裂与融合: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杜飞月;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维超;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莉;农村小学学生管理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曹二莲;当前高职院校师生伦理关系的畸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杰;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理解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武红昌;中学生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泽烨;社会转型期学生道德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6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196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