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本文关键词: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比较教育专业学者之间的争论和质疑是为了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但对于非本专业的而具有一定行政职务者对本学科的质疑或指责,则不必与之计较。比较教育是对当今世界各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出现有国别研究和问题研究的两种倾向,除了运用比较方法外,也常常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虽然是要改进本国的教育,但也不能太功利和实用,比较教育还有更高层次的目的。教育学的发展同样存在争议,需要教育学研究人员具有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这些问题,也需要不同教育学科(当然也包括比较教育)的研究人员的参与。教育学也是可以和应该进行比较研究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学的比较研究开展得并不令人满意。比较教育可以对教育学的研究作出其特有的贡献,教育学的发展也需要比较教育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专业教育学者应坚持各自研究领域的立场与信念,创建各自有特色的学派。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一、比较教育研究中的问题与倾向(一)比较教育研究中的质疑和争议在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以及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没有哪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不需要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揭示共同点,比较不同点,分析各国制度模式产生的背景、原因和条件,提出可资借鉴的可行性建议,比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小珍;国外比较教育学研究概览[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1期
2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郑太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信息 第11届世界大会,韩国,2001年7月[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6 孙启林,朱成科;全球化、本土化及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历史使命与课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7 李现平;比较学科——理解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可能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8 卢晓中;当代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杨杏芳;文化的视角与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3期
10 王勇;比较教育学与想象的可能[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2 孙启林;与巨人同行[N];光明日报;2013年
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靳忠良;在比较中洞悉力量和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贾云海;读者·作者·朋友[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褚远辉;教育科研别“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李现平;吾师之道 和而不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李海霞;您是否知道您为教育负担了多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介[N];光明日报;2001年
9 ;秉承百年传统 再创世纪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柯伟;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专家[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玉旭;当代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郎伊朗;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3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3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