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符号社会下的当代教育
本文关键词:后符号社会下的当代教育 出处:《教育探索》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符号的能指竭力挣脱所指、并且与信息技术和消费文化相结合、强烈地影响甚至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时,后符号社会就以不争的事实来到我们面前。教育与时代紧密相关,后符号社会下的当代教育,由于符号的泛滥带来了认知迷惘,符号的商品化带来了知识贬值,符号的网络化带来了创造力萎缩。
[Abstract]:When the symbol ' s ability refers to trying to earn money and combine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umption culture , and strongly influence and even control the people ' s thought and behavior , the post - sign society comes to us with the facts of incontention . The education and the tim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n the post - symbol society .
【作者单位】: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一、后符号社会的到来研究当代社会的学者给当代社会以各种各样的命名,比如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和后资本主义社会等,笔者再给它添加一个新的命名——后符号社会。就像人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角度考察当代社会一样,笔者选择了从符号的角度去考察当代社会。也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资姿;;符号异化:现代人类文化创造焦虑之潜在根源[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张笑扬;;符号异化、语言批判及后现代生活的价值碎片[J];前沿;2011年09期
3 蒋原伦;符号泛滥:当代审美文化剖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珊珊;;现代社会符号异化现象透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金立;数字化迷信:一种现代的符号拜物教[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然;;论后符号社会[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14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1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