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行知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19 15:41

  本文选题:陶行知 切入点:行知精神 出处:《求索》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所体现出的"行知精神",即教育报国的"爱国精神"、爱满天下的"育人精神"、知行合一的"求真精神"、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高度契合。这一精神因其所蕴涵的对于"行"的先在性和目的性的强调,对于"行"与"知"统一性的注重,对于"行"的发展性和"知"的科学性的重视等鲜明特征及其"求真"、"大爱"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而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意义。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等方面,"行知精神"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Abstract]:"Great people's educator"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ought embodies the "spirit of knowledge", that is,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education for the country, the "spirit of educating people" that loves the whole world,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which combines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and the unswerving "seeking for truth". The spirit is linked to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is spirit, 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the preexistence and purpose of "action", and on the unity of "action" and "knowled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tion" and the scientific importance of "know", suc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s "seeking truth", "great love" and the spiritual essence and core of "great love" reflect the strong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resent. In the aspect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the spirit of "travel knowledge" undoubtedly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校党委;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FEB120431)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则浩;;关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前后若干历史情节的匡正[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赵有福;总结历史经验 搞好京郊的土地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廖胜平;;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突破性认识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杏菊;;论毛泽东的干部监督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肖红;;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历史研究概述[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郑立柱;;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三农”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任晓伟;;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论析[J];党的文献;2009年04期

8 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J];党的文献;2009年06期

9 孙果达;;红军长征中巴西会议会址新考[J];党的文献;2009年06期

10 尚金州;;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J];党的文献;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双传学;;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格;;新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建立[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伟;;确立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探微[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秀华;;有关现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几点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隆文;;毛泽东对人本行政思想的探索与贡献[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7 谭群玉;周兵;;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8 卢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兼评毛泽东思想是关于革命的理论而不是关于建设的理论的观点[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9 纪国伟;;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进程的英明预见[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10 占善钦;;毛泽东划分解放战争战线的考辨[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3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贺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系统研究:1941-1954年[D];复旦大学;2011年

6 逯原;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青青;从农村办报走向城市办报:中共执政初期的党报新闻制度构建[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欣欣;延安时期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跃新;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范晓春;中国大行政区研究:1949-1954[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1634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34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