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以关涉人的尊严
本文选题:教育 + 尊严 ; 参考:《教育研究》2017年09期
【摘要】:尊严标识人的存在,而教育使人成为人,这就为教育关涉人的尊严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尊严是个体精神成长的奠基性价值,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首要价值。教育的本己价值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和精神健全发展,促进社会合作与团结是其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因而尊严得以成为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追求。人的"未完成性"是尊严和教育的共同源泉,尊严源于人的内在的道德潜能,而教育唤醒和帮助实现人的潜能,这是教育关涉人的尊严的基本切入点。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尊严有所作为,是因为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尊严,培养人有尊严生活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之所以可能是尊严的,是因为教育的过程本身包含着尊严的元素。教育过程中尊严价值的实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提升教育过程中的尊严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Abstract]:Dignity mark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education makes people become human beings, which provides a basic basis for education to concern human dignity.Dignity is the foundation value of individual spiritual growth and the primary value of social public life.The intrinsic value of education lies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spirit of the educated, and promoting social cooperation and solidarit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its social function.The "unfinished natur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common source of dignity and education,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inherent moral potential of human beings. Education awakens and helps to realize human potential, which is the basic entry point of education concerning human dignity.The reason why education can do something to human dignity is that education can promote human dignity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human being to live with dignity.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s likely to be dignified becaus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tself contains elements of dignity.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dignit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so it is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dignit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项目编号:BAA12001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士果;;论幸福的教育生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戴国军;;从禅理说孩子的教育生活[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3期
3 张玲;刘兴富;;让学校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4 赵士果;;论幸福的教育生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赵长林;扈中平;;教育生活与个体的幸福[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7期
6 李江源;王蜜;;论教育生活中的妥协[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8期
7 冯季林;;去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J];教育导刊;2011年09期
8 王备;;“泛在性”教育资源的发现、整合、分享——基于“国际教育生活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3期
9 尚靖君;杨兆山;;教育生活世界的构建[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10 肖昌斌;;创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苏亚斌;;以日以年 关注梦想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2 张庆华;;享受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追求有价值的精彩人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3 陈兴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4 王晓来;;孩子的行为没有错——对几种教育现象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芦义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三种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6 张陆;佐斌;;教师教育幸福量表的编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法根;创意,让教育生活更有滋味[N];江苏教育报;2014年
2 南通市第二中学 张日华 常州市北郊中学 杨振 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陈然之 海门市教育局教科室 钱艺林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蒋建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吗?[N];江苏教育报;2008年
3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梁震英;教师首先应是一名研究者[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启东实验小学 袁炳飞;让教育科研融入有意趣的教育生活[N];江苏教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杨桂青;重建高中生的教育生活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惠娟;委员以亲历诉说美好的教育生活[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王振权;进入现场,对话让教育开始呼吸[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谢建师;大文化引领新思路 小教育尽显真实效[N];中国边防警察报;2014年
9 湖南教育报刊社 黄耀红;教育言说别故弄玄虚[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兼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林卫民;“错误”的教育味道[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毅静;影像记忆与教育变迁:1910-2010年代的中国教育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志刚;论“教育生活”[D];河南大学;2005年
2 陈健;试论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翠凤;当前中小学惩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卜茂荣;教育生活的发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利平;狂欢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戴红宇;教育是教育,我是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贾娜;论初中生学校教育生活的幸福之维[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8 陈静静;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乐野;独立的声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7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6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