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奖励性强化的问题与应对
本文选题:青少年学生 + 不良行为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15年27期
【摘要】: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奖励性强化是青少年学生发展和教育中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问题。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奖励性强化的基本构成主要有:不良行为的示范性、学校教育缺乏强制力、实施不良行为反而获得外在奖励等优势、不良行为的持续强化。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奖励性强化的严重负面影响主要有:不良行为个体的持续恶化、对其他学生群体的不良示范、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成人社会的严重误读。应对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奖励性强化的措施主要有:明晰学校必要的惩罚权力,教育法律法规对不良行为的奖励性强化的深入认识和有效应对,问题学生的强制性转学,提升学校德育的质量,尽早将不良行为的奖励性强化转变为惩罚性强化。
[Abstract]:The reinforcement of reward for students' bad behavior is a serious negative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adolescent students.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incentive reinforcement of the bad behavior of the adolescent students is mainly as follows: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bad behavior, the lack of compulsive force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advantage of obtaining the external reward instead of the bad behavior, and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the bad behavior. The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reinforcement of reward for bad behavior of adolescent students are as follows: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individual bad behavior, the bad demonstration to other student groups, the seriou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serious misreading of adult society.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 for the bad behavior of young students are as follows: clarifying the necessary punishment power of the school,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ly coping with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incentive of the educ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compulsory transfer of the problem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change the incentive reinforcement of bad behavior into punitive strengthening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重庆市教科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梦融入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运行机制研究”(2014-GX-02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梅永康;艾美玲;;青少年反叛心理形成的家庭背景分析[J];大舞台;2010年07期
3 黄国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莫洪宪;马骁潇;;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与消灭制度国际经验之借鉴[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陈坤林;;社会控制理论视域下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体系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高峰;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D];兰州大学;2008年
4 林兰芬;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排斥与社会工作干预[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杨曼;矫正社会工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伟;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赵红丽;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德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彭伟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米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预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陈玲玲;犯罪未成年人矫治社会工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永明;;如何制止课堂上的轻度不良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6期
2 郭娅;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顾海兵;学术不良行为的类型与治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美兰,孙岩;临沂市部分中学生某些不良行为现况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4年12期
5 杨海英;论家庭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周丽娟;;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心理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5期
7 梁超;肖周录;;大学生不良行为与高校矫正机制的完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侯玮;;大学生不良行为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吴丽波;朱熙勇;;大学生不良行为引导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02期
10 邵琴;李海荣;;大学生不良行为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体真;;分析读者不良行为 实行图书馆人性化服务[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的实践研究[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娟;竞技体校学生不良行为归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丽平;关于当前职校生不良行为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展玮;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郭娜;零售业顾客不良行为情境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D];东北大学;2010年
5 李新;初中生不良行为矫正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丽燕;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问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秦靖;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犯罪预防策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陶丹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成因与矫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6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06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