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德育模式创新的经验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8-06-26 20:43

  本文选题:社会转型 + 农村德育模式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12期


【摘要】:随着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农村儿童的生活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需要农村德育模式创新。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德育实践工作者对时代发展变化做出了积极回应,在农村德育模式创新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还面临着农村德育学科地位边缘化、农村德育模式创新理论资源本土化问题,以及部分农村德育实践者德育模式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
[Abstract]: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children have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moral education model is urgently needed. Moral education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have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time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moral education mode, but also face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status of rural mor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re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moral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lack of motive force of some rural moral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in the innovation of the mode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项目“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德育模式研究”(项目号:12XJC88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斌贤;陈瑶;祝贺;罗小莲;;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振南;廖彬彬;;试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许广敏,吴洪伟;关于“成人创新教育”的多维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宋晔;班华;;校园伦理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田爱丽;;论教师道德教育的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高小强;;乡村社会的教育规范:批判与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刘燕;价值澄清理论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何庄;;德育生活化理念概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王焕芝;;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模式建构——高校德育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刘德林;;教师宽容的意蕴与意义[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欣;;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的历史演进及其关系辨析[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家良;;参与体验促感悟 构建德育新模式[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邓万生;;立德践行,学会做人,育合格中职生——承国学精华,行“五讲、四美”,创“八无”班级,做“四有”中职生[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4 吴健;;创设发展小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校园文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初明利;张坤;;恩德文化与大学生恩德观教育[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张燕妮;“中学导师制”管理在普通高中的实践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0年

3 朱春阳;德育教育的社会化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4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金琪;高中学优生群体的德育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峰;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琳琳;大众传媒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久梅;大众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妍;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沙红;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现状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艳;高校德育模式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3 孙林;杨军;丛新胜;;关于中西方高校德育模式的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夏俊丽;胡晓莺;;从传统高校德育模式走向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景光仪;;浅析我国德育模式新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2期

6 周斌;;浅论美国爱国主义德育模式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7 张祖华;;对话共鸣德育模式的时代意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军民;;高职院校建立行动德育模式的必要性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12期

9 黄晓萍;;中小学德育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2年Z1期

10 杨志平;建构21世纪的高校德育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旭昌;;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姬振海;曹新;;家校良性互动抓德育模式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周衍潮;黄菊花;;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刘锦华;孔水;;巧点心灵火花——“‘三二三’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调研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陆继兴;刘德凤;;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模式构建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冯天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元互动的德育模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苏阗元;;创新德育模式 引领学生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桑正杨;;3G手机时代的高校民主德育模式和方法研究[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9 郑利荣;;“体谅德育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屈仕统;;一体化德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朝庄;科学构建德育模式 推进学校德育特色发展[N];鹤壁日报;2012年

2 记者 刘联;市一职校德育模式亮相全省[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艾如燕 刘燕;探索社区德育模式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毛起生 邓飞龙;展坪中学推行“四常一重”德育模式[N];抚州日报;2007年

5 詹自飞 特约通讯员 李飞;创新德育模式打造铁甲英才[N];解放军报;2009年

6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 左伟清;建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德育模式[N];南方日报;2011年

7 记者 涂洪长;鼓励“两耳多闻窗外事” 福州三中创新德育模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 黄加寿;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创新职校德育模式 培养现代职业人才[N];玉溪日报;2014年

10 高博;实施序列化的好习惯教育 建构系统化的德育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尹亚美;高校德育模式的科学化与人性化整合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3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施静龙;“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樱;高校人本化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赵玉平;强化高校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友梅;管理学视野下的当代高校实践德育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沈革武;系统工程与高校工程德育模式构建的若干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戴叶林;中国高校德育模式:传统与现代[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1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071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