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ny people of insight actively introduced and disseminated the western civic education thought, Yang Xianjia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Yang Xianjiang's civic education thought is guided by Marxism, an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autonomy, indirect discipline and social service, it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on citizenship, civil rights, civic duties, and citizen's qua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hole life guidance" goal. The study of Yang Xianjiang's civic education though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10020)
【分类号】:G41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杰;;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邢琳;;让个性在集体中健全发展——浅谈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3 范庭卫;杨贤江心理教育思想初探[J];吴中学刊;1995年04期
4 唐国琪;;高职教育不可缺失阅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辛萌;;论杨贤江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贡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7 陈桃兰,黄英;试析杨贤江与国家主义派的斗争[J];党史文苑;2004年08期
8 周正怀;苏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及评价[J];党史文苑;2005年02期
9 郝锦花;;清末民初乡村民众视野中的新式学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陈仁保;用“导为主”取代“为主导”——关于教师在主体性教育教学中作用定位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董宝良;吴琼;;杨贤江的德育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敖小兰;;杨贤江青年责任感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瀚青;;杨贤江论教师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海云;;杨贤江教育哲学思想浅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兵;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明娇;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公民教育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晓玲;杨贤江“全人生指导”及其对当代青少年的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志平;重塑“师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永梅;MySQL数据库技术在公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侯银阁;《论语》感召下的初中生自我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毕玉芳;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对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的接受[D];河南大学;2011年
8 曾清;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对当今美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9 彭琳;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陆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顺;杨贤江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翟志宏;;论杨贤江的图书馆思想[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欣荣;;杨贤江的一师生活及其《壬丁发刊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4 罗波;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与青年社会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5 黄永刚;;杨贤江[J];历史教学;1988年11期
6 宋恩荣;;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1989年04期
7 胡列年;要怎样一种人做我们的教师──杨贤江的教师素质观[J];职教论坛;1997年08期
8 ;“杨贤江纪念集”即将出版[J];天津教育;1985年09期
9 郑登云;崔运武;;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理论的科学性[J];天津教育;1988年05期
10 申国昌,陈德安;杨贤江的学习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国君;沈建云;;杨贤江与诚意学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文宝;;略论杨贤江对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的杰出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瀚青;;杨贤江论教师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范庭卫;;杨贤江青年闲暇指导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任秉金;王成;;杨贤江的道德、人生、理想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宋恩荣;;借鉴杨贤江教育思想,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杨贤江教育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董宝良;吴琼;;杨贤江的德育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潘懋元;;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 刘巧利;杨贤江: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的先驱者[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徐定宝;“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N];宁波日报;2007年
3 张健华;“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睿;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姜永兵;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淑霞;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教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周颖华;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越;杨贤江的教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彬;杨贤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晓玲;杨贤江“全人生指导”及其对当代青少年的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6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176646.html